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甜1号是以自选不育系哲甜112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哲恢145为父本组配而成的能源甜高粱杂交种。该杂交种舍糖量高,出汁率高,生产潜力大,抗病、抗倒伏,适应性强,是青贮型能源甜高粱杂交种。通甜1号是通辽市农科院培育的新品种,2012年5月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蒙审粱2012009号。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氮量、种植密度及灌水时期对高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氮肥用量、种植密度、灌水时期对高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杂108、通杂126在施氮量为20 kg/666.67 m2时,产量最高;二者在种植密度为8 000株/666.67 m2时产量最高,分别为609.2、530.4 kg/666.67 m2,通杂126种植密度为8 000、8 500株/666.67 m2时产量相差不大;通杂108在抽穗开花期、通杂126在拔节孕穗期灌水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适宜通辽地区种植的饲用高粱(Sorghum bicolor)品种,2011 年对8个饲用高粱品种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系统测定并分析了与动物生产性能相关的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及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干鲜比。结果表明:大力士和甜格雷兹品质性状均优于其他6个品种,且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甜1号草产量最高,而品质略低于大力士和甜格雷兹,因此大力士、甜格雷兹适合作青饲利用,通甜1号适合作青贮利用,这3个品种在通辽地区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矮秆蓖麻CSR268为材料研究不同群体密度对蓖麻各性状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群体密度对CSR268株高、株穗数、穗粒树等产量性状及叶面积系数、净同化率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29083株/hm^2-47451株/hm^2群体密度条件下,以38267株/hm^2产量最高(2208.8kg/hm^2),(2108.8kg/hm^2),其次为42859株/hm^2,且显著高于其它群体密度。  相似文献   
5.
介绍高粱杂交种通杂126的选育方法与经过,总结其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制种技术,指出其适宜推广区域,以为高粱杂交种通杂126的种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文章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杂交种甜高粱通甜1号生长发育、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单株分蘖数在生育前期消长明显,株高、茎粗、茎叶比、叶面积、光合色素含量和单株干物质积累在后期均呈显著差异;且品质、生物产量和含糖量受种植密度影响较大,处理间生物产量显著增加(P<0.05)。综合分析,种植密度为11.67万株/hm2,株行距10cm×60cm,可较好地协调群体与个体的生长,使生物产量和营养含量都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高粱杂交种通杂108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杂108是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自选不育系哲18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哲恢5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通过了国家高粱品种鉴定委员会的鉴定,在各级试验及近两年大量生产应用均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定、抗病、抗旱、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通杂103是通辽市农业科学院以自选不育系1006A为母本,外引恢复系8918R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各级试验及近两年大量生产应用均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抗旱、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通辽市农科院试验农场进行了荞麦大豆间混作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间混作均比对照表现好,增收效益率81.34%~139.96%,其中蒙混表现最好,综合效益7 906.8元/hm~2,增收效益率达到139.96%;其次是黑混,再次黑间。与对照相比,各种间混作方式均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不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10.
2019—2021年设计荞麦间作高粱7种种植方式,3年试验研究得出,荞麦间作高粱具有延缓荞麦倒伏的作用,处理区荞麦表现中等倒伏或轻微倒伏,对照区荞麦倒伏较重。荞麦间作高粱种植方式可以缓解荞麦倒伏问题,提高土地利用率与产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