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用NBT还原法检测细菌无细胞溶解物中SOD活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细菌无细胞溶解物中SOD活性。方法:采用NBT还原法检测2株大肠杆菌和8株沙门氏菌(其中7株伤寒沙门氏菌、1株鼠伤寒沙门氏菌)无细胞溶解物中SOD活性。结果:2株大肠杆菌SOD活性明显低于8株沙门氏菌(P<0.01);鼠伤寒沙门氏菌SOD活性明显高于伤寒沙门氏菌(P<0.01);而伤寒沙门氏菌L型返祖株SOD活性低于其它株伤寒沙门氏菌(P<0.01)。结论:不同细菌的SOD活性有差异;伤寒沙门氏菌L型返祖株细胞壁的缺陷可能是导致其SOD活性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运用高稳系数法对引种的登海系列玉米品种进行不同年度间高产稳产性分析,并对参试品种运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经2001~2003年连续3年引种大区比较试验,登海9号玉米在年度间高产性及综合性表现上。都优于生产上主栽品种农大108,在生产上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
单种与蒜苗套种下黑麦草吸收重金属镉铅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利用低富集特性作物促进富集植物对重金属吸收的可行性与效果,旨在为农用耕地的重金属镉铅污染修复提供一定的参考。实验设计了黑麦草单种与大蒜套种2种种植模式,对不同模式下黑麦草地上部分中镉铅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大蒜套种模式有效地降低了黑麦草对重金属镉的吸收,降低率为23.92%,但显著提高黑麦草对重金属铅的吸收,增加率为133.15%。本实验中,黑麦草单独种植时具有最大的地上部分镉富集系数(0.75);黑麦草套种大蒜时,其最大的地上部分镉富集系数为0.54。由此可知一定的套种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富集植物对某些重金属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研究利用作物(低富集特性作物)促进富集植物对重金属吸收的可行性与效果,旨在为农用耕地的重金属镉铅污染修复提供一定的参考。实验选择大蒜与黑麦草进行套种,设计了黑麦草单种和与大蒜套种2种种植模式,对不同模式下黑麦草地上部分中镉铅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大蒜套种富集植物黑麦草有效地降低黑麦草对重金属镉的吸收,降低率为23.92%,但较强地提高黑麦草对重金属铅的吸收,增加率为133.15%。本实验中,黑麦草单独种植时具有最大的地上部分镉富集系数(0.75);黑麦草套种大蒜时其具有最大的地上部分富集系数(0.54)。从研究的结果看一定的套种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富集植物对某些重金属的吸收,该研究为农用耕地的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取伤寒沙门氏菌SOD,研究SOD的抗原性及为进一步研究SOD与细菌毒力的关系提供材料。方法:经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纤维素柱层析提取伤寒沙门氏菌SOD。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质染色及酶活性染色鉴别SOD纯度。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酶活性抑制试验检测SOD的辅基。将提取的SOD免疫家兔制备兔抗SOD血清,用双向琼脂扩散试验和抗体对酶活性抑制试验分析伤寒沙门氏菌SOD的抗原性。结果:所提取的SOD比活性为3270U/mg,其纯度达到了电泳纯,辅基为Fe原子。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结果显示抗伤寒沙门氏菌Fe-SOD血清与牛红细胞SOD不形成沉淀线,抗血清可抑制伤寒沙门氏菌及鼠伤寒沙门氏菌Fe-SOD和Fe/Mn-SOD活性,对Mn-SOD活性无抑制作用。结论:伤寒沙门氏菌Fe-SOD与牛红细胞SOD无交叉反应,但和鼠伤寒沙门氏菌SOD之间有共同抗原,也提示SOD的辅基似乎决定了其抗原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桉叶油与其它药物的联合抗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了桉叶油对5种细菌的最小杀菌浓度,并对桉叶油与丹参、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等的联合抗菌作用做了初步实验研究.通过对小数杀菌浓度指数的测定和平板纸条法联合抗菌作用,证实桉叶油除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外,而且是一种有效的抗菌增强剂,与丹参和抗生素都有协同作用,可增强丹参和抗生素的抗菌功效.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速牧草降解减容过程,选择了包括强启动真菌在内的3株具有较好降解牧草能力的真菌白腐菌、里氏木霉和强启动菌株QD-1作为外接真菌进行了牧草降解减容的研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的方法对未灭菌牧草基质的降解减容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优的牧草降解减容条件为白腐菌接种量5%,里氏木霉接种量5%,强启动菌株QD-1接种量5%,尿素施用量1.6 g/kg,牧草基质含水量控制在60%。最优条件下发酵30天牧草的降解率达到45.6%。菌株QD-1经18SrDNA-26SrDNA ITS序列分析,鉴定为Pterula sp.。强启动菌株QD-1在牧草降解减容过程中不易受牧草中固有微生物的影响,在牧草基质中能迅速生长成为优势菌株,有利于实现降解减容过程的可控与标准化操作。该研究为外接真菌强化牧草降解减容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秸秆的处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鬼针草是一种中药材,具有降血压、降血糖、调节血脂、抗肿瘤、抗炎、抑菌、改善认知功能以及保护肝、心、胃、肾、肺、肠、眼等作用。同时鬼针草是一种绿植资源,对畜禽增产,降低难产率,治疗高血压、伤寒、传染性上呼吸道卡他,保护机体器官和改善肠道功能等方面有很大帮助。本文就鬼针草药理功能及其在畜禽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以期为其作为中药材和青绿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鬼针草|中药材|药理功能|畜禽|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麦改良品系籽粒功能成分。[方法]采用Beckman公司DU64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629份大麦改良品系籽粒功能成分及其遗传变异。[结果]籽粒总黄酮和GABA含量(mg/100g)亚洲大麦品系(123.09±29.56,9.49±4.34)极显著高于美洲大麦品系(103.85±22.33,7.38±3.59),但亚洲/美洲与欧洲和澳洲间差异不显著;大麦品系籽粒抗性淀粉含量(%)在亚洲、美洲、欧洲和澳洲间差异不显著。籽粒抗性淀粉二棱品系(1.45±1.20)极显著低于多棱品系(1.95±1.24),相反籽粒总黄酮二棱品系(111.43±27.79)极显著高于多棱品系(102.15±14.95),且籽粒-氨基丁酸二棱品系(8.55±3.73)也极显著高于多棱品系(5.96±3.95);大麦籽粒GABA含量与抗性淀粉(-0.21**)和总黄酮含量(0.12**)相关达极显著(P<0.01,n=629)。大麦籽粒功能成分基因型差异较大,其中抗性淀粉(1.56±1.22%)的变异系数(78.60%)及变幅(0~9.29%)相对较大,>5%高抗性淀粉种质11份;γ-氨基丁酸(8.00±3.92mg/100g)的变异系数(49.29%)及变幅(0~30.67mg/100g)也相对较大,>15mg/100g的GABA为26份;总黄酮(109.44±25.85mg/100g)的变异系数(23.63%)及变幅(58.44~236.91mg/100g)也相对较小,>176mg/100g黄酮14份。[结论]大麦籽粒功能成分含量存在基因型差异和地带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硒是人和动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具有增强免疫、抗癌及抗衰老等功效,但同时也是一种环境毒素。外源施硒是提高作物硒浓度的常见措施,然而目前其对土壤生物活性方面的影响关注较少。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不同形态(亚硒酸钠、氨基酸螯合态硒)与水平(土壤硒含量3 mg/kg和6 mg/kg)硒肥施用对小白菜硒富集、土壤微生物群落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外源硒添加水平越高,小白菜硒富集效果越明显。同等硒添加水平下,亚硒酸钠处理小白菜硒富集的效果显著优于氨基酸螯合态硒处理。2)外源硒低量施用时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高量施用时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3)高低量亚硒酸钠施用对土壤β-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与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影响均不明显;氨基酸螯合态硒则是在低量施用时无影响而高量施用时显著提升土壤NAG、ALP酶活性。总体而言,外源施硒对小白菜硒富集的影响与硒形态和硒施用水平均密切相关,而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则取决于硒施用水平而非硒形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