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省设施蔬菜生产效率分析——基于地区比较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甘肃省和全国设施蔬菜投入产出的前提下,利用DEA模型(数据包络分析法)计算出2017年甘肃省和全国其他省市设施蔬菜的技术效率,根据计算结果,重点分析甘肃设施蔬菜生产效率情况。研究结果显示,甘肃省设施西红柿和设施菜椒技术效率处于全国各个省市的平均值之下,未达到DEA有效,只有设施黄瓜达到了DEA有效。针对综合技术效率低下的情况,对投入产出值做出相应的调整,并提出了有利于甘肃省设施蔬菜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丽佳  唐增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35):157-164
牧民的减畜行为在草原退化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村规民约作为一种基层自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实现草原环境治理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本研究通过探讨村规民约对牧民减畜决策行为的影响,以期从非正式制度视角,提出控制牧民超载过牧行为的政策建议。本研究在对村规民约对牧民草原保护决策行为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内蒙古和新疆193户牧民的实地调研数据为依据,运用Double-Hurdle模型,实证分析村规民约对牧民草原生态保护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以书面形式制定,且近5年内容未发生变化的村规民约,可显著提高牧民的减畜意愿;宗教信仰对牧民的减畜意愿有显著的制约作用;汉语水平越好的牧民,其减畜意愿越高。本研究认为村规民约对其生产生活影响程度越高的牧民,其减畜比例越高;牧民的受教育水平和家庭收入水平与其减畜比例均显著负相关。因此,重视村规民约制定形式的规范性和内容的稳定性,提高牧民对村规民约的遵守程度和认可程度,定期开展牧民汉语培训工作,提高牧民的汉语水平等方式对引导牧民做出有利于保护草原生态的决策行为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牧民的禀赋要素不同且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草地流转可以促进草地资源的重新分配和合理利用。基于青藏高原牧区560户牧户的微观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倾向得分匹配(PSM)、工具变量法和分位数回归,探究草地流转的收入效应,测度不同的流转行为(转入和转出)对牧民总收入、牧业收入和非牧业收入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1)参与草地流转后牧民总收入显著提高;其中草地转入影响牧业收入,草地转出影响非牧业收入。2)内生性问题会影响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3)草地流转对中等偏低收入阶层的牧民有更显著的促进增收作用。结论表明草地流转可以促进草地资源实现优化配置,进而提高牧民收入;且草地流转对于缩小收入差距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重点关注中等偏低收入阶层的流转诉求,对促进牧区经济的均衡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苜蓿、小麦、玉米经济效益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甘肃省5个样本县的调研数据,对农户苜蓿(Medicago sativa)、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玉米(Zea mays)种植的投入和产出、要素产出弹性和要素边际产出进行测算并比较。结果表明,苜蓿在三者中投入最少,玉米产出最高,而苜蓿产出最低;现阶段小麦和玉米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而苜蓿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苜蓿产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小麦和玉米各要素边际产量基本趋近于零,苜蓿种子投入和肥料投入的边际产量均远大于零,增加苜蓿种子和肥料投入可实现苜蓿增产。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碳排放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食物消费与碳排放的关系,通过对比分析我国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运用综合食物碳排放系数和生命周期过程理论,对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引起的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对比。研究发现,1)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改变对碳排放量起促进作用,且消费同重量的动物性食物所产生的碳排放量高于植物性食物;2)城镇居民食物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在总量上高于农村居民且差距由2000年的1.05∶1增大到2014年的1.3∶1;3)居民食物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高于食物消费数量的增长速度,其中城镇居民的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达到了食物消费量的4.8倍;4)人均GDP、可支配收入、食物消费支出、食物消费价格指数对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大于农村,但恩格尔系数则对农村居民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琚润涛  唐增  高晶 《草业科学》2018,35(3):695-702
本研究对甘肃省2000-2014年居民人均食物虚拟水消耗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甘肃省人均食物虚拟水消耗量从2000-2014年呈上升趋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动物产品的消费量在总的食物消费结构中比重增加。2014年甘肃人均食物虚拟水消耗量是481.83 m3,低于同期的全国人均水平。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动物产品消费增加,导致虚拟水消耗增加。若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要求的膳食平衡标准,未来甘肃省居民年人均食物虚拟水消耗量将增加133.42~423.85 m3,这给原本水资源短缺的甘肃地区带来了重大挑战。基于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通过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倡导健康消费和运用虚拟水战略等方式缓解地区水资源压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青藏高原西藏那曲市的183户牧户数据,运用双栏模型探讨了资本禀赋的各要素对牧民减畜行为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 1)样本区牧户的减畜意愿较高,整体来看有61.40%的牧户愿意减畜,且愿意减畜的牧户当中,有67.16%的牧户愿意减畜的比例为当前养殖数量的30%及以下。2)经济资本中的牧业收入和拥有的房产价值对牧民的减畜意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家庭贷款、政府补贴和牲畜数量均对牧民的减畜意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愿意减畜的条件下,家庭贷款、家庭储蓄、固定资产对牧民的减畜程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3)文化资本中的受教育程度对牧民的减畜意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4)社会资本中的制度信任和人际网络对减畜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组织网络对减畜意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愿意减畜的情况下,制度约束对牧民的减畜程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洁冰  南志标  唐增 《草业科学》2015,(8):1337-1343
美国是全世界苜蓿(Medicago spp.)种植面积和出口量最多的国家,其生产和贸易对于我国来说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甘肃省是中国苜蓿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近些年苜蓿草产业发展迅猛,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美国苜蓿生产与贸易现状、总结其成功经验,并以此为借鉴,结合对甘肃省苜蓿草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的综合分析,进一步提出促进甘肃省苜蓿草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孙廷艳  唐增  尚振艳 《草业科学》2015,(9):1518-152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的食物消费模式由以植物源食物为主向动物源食物为主转变。而且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耕地越来越少,对中国的食物安全造成了潜在的严重风险。本研究采用Gerbens-Leenes等和Kastner等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庆阳市食物消费模式与土地需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庆阳市的食物消费模式比较单一,以植物源食物为主,肉类消费水平(2.08%)远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9.03%)。随着未来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消费结构将发生变化,动物源食品的消费量将增加,将需要更多的草地资源满足需求。因此,应加强草地的保护和建设,大面积恢复草地植被,大幅度提高草地生产力,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这将有利于合理调整食物消费结构,更全面准确地评价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