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1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株Ck/Jiangsu/DS10/2008株(DS10株)膜蛋白(M)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的其它25株参考株的M基因进行比对分析并构建进化树,研究其遗传进化关系。另将M基因克隆至杆状病毒表达系统pFastBac1载体并转染Sf9昆虫细胞进行表达,经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用琼扩试验验证表达产物的反应性,以研究M基因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测序结果表明DS10的M基因全长为678bp,编码225个氨基酸。遗传进化分析表明,DS10病毒与其它不同致病型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共属同一大分支。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明,M蛋白在Sf9细胞中得到表达,琼扩试验验证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反应性,以上结果表明所表达的M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本研究表达的M蛋白可为其生物学活性研究及其诊断抗原、新型疫苗开发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2.
应用H5N2和H5N12种类型禽流感油乳灭活疫苗分别免疫鹅群,观察比较了二者对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攻毒保护效力。结果表明,在同等剂量免疫条件下,从发病率、死亡率和泄殖腔排毒规律3项指标综合评价来看,H5N1灭活苗水禽免疫组对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流行株攻毒的保护效率较H5N2灭活苗理想,且水禽禽流感母源抗体对灭活苗免疫具有一定的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3.
4.
鸭传染性浆膜炎 (也叫鸭疫里氏杆菌病 ) ,是鸭、火鸡、鹅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绿色下痢、神经失调等为主要症状 ,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为典型病变。我国于1 982年有报道本病的发生 ,目前各养鸭省区均有发生。鸭群一旦感染本病 ,在其群体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往往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1 发病情况2 0 0 1年 5月中旬 ,苏北某个体户从江苏六合购进樱桃谷肉鸭 1 65 0只。饲养至 1 4日龄时 ,开始有鸭发病 ,表现精神呆滞、下痢、食欲不佳。两天后有病鸭开始死亡。发病率 30 % ,死亡率达 45 %。2 临床症状多数病…  相似文献   
5.
建立健全种子服务体系是加速新品种推广,搞好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增产的物质和组织保证。内乡县种子公司自1988年以来,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投资220万元,完成了县种子公司迁建、4个分公司及13个供种站的服务体系基本建设任务,占16个乡(镇)的  相似文献   
6.
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发展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具体要求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化成  陆吉虎 《农业与技术》2003,23(6):113-114,119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1928年首先在啮齿动物发现的一种血液寄生虫病,能感染多种动物和人.世界各地,特别是近几年,从仔猪到怀孕母猪均有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生的大量报道.我国自1982年后相继有部分省份发现该病,近年还在陕、甘、宁调查发现人群感染也相当普遍.今年夏天,我市某县该病大量流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将该病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希引起广大养猪户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鹅副黏病毒病是由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根据B.Lomniczi等建立的基因分型方法,鹅源副黏病毒在基因分型上归属于鸡新城疫病毒基因Ⅶ型副黏病毒[1].国内自1997年发现该病以来,已在许多地区的鹅群中暴发流行,对养鹅业危害极大.笔者对合肥郊县鹅群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其死因进行了确诊.……  相似文献   
9.
对麻鸭不同致病力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禽流感病毒(avain influenza virus,AIV)根据其HA和NA蛋白分为不同亚型,目前16种HA亚型和9种NA亚型均已从水禽中分离到。2002年之前的研究表明,H5N1亚型AIV对水禽不致病,在宿主体内呈相对稳定的“静止”状态进化。自2002年香港首次出现大量野生水禽和家养水禽感染H5N1亚型AIV后,相关报道越来越多。以上均提示,高致病性H5N1亚型AIV对水禽的致病力已经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0.
H5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肉鸡、水禽后抗体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通过对父母代肉鸡、水禽禽流感病毒H5血清血凝抑制抗体水平连续跟踪监测。探讨Hs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肉鸡、水禽后抗体消长规律。结果表明:雏鸡7日龄时母源抗体水平达最大值,20日龄时母源抗体下降到极低水平,雏鸡最佳首次免疫日龄为10日龄左右,二次免疫应根据鸡群母源抗体水平于首次免疫后100d左右进行。雏鹅、鸭3日龄进行首次免疫,水禽对禽流感疫苗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并于免疫后25-30d达到抗体高峰,但首次免疫抗体维持时间不长,最佳二次免疫时间应在首次免疫后30d左右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