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帽儿山地区21年生兴安落叶松种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兴安落叶松自然分布区内17个种源21年生的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性状及树干通直度进行方差分析,其结果是,种源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并运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兴安落叶松地理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的生长性状与纬度呈负相关,与经度呈正相关;呈明显的经向为主,纬向为辅,经纬双向连续渐变的特点;利用生长性状材料结合17个种源的地理集团对种源进行聚类分析,将各种源在2.7遗传距离上分成3个种源区:即大兴安岭南、西、北部种源区(编号为I);小兴安岭北部、大兴安岭东部种源区(编号为III);小兴安岭东南部种源区(编号为IV),用LSD法对各种源进行多重比较,结合综合指数法,确定帽儿山及其毗邻地区的最佳种源有友好和乌伊岭种源。  相似文献   
2.
17年生帽儿山地区樟子松种源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的17年生樟子松种源试验林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间差异显著,种源选择十分有效;地理变异呈现纬度单向负向渐变的趋势,经度则呈现随机的变异规律,即靠近樟子松分布区东南部的种源及呼伦贝尔沙地的部分种源子代生长较快,影响种源间变异的主要因子是温度、湿度和无霜期。采用聚类分析把7个樟子松种源划分为3个种源区,即大兴安岭北部种源区(编号Ⅰ),大、小兴安岭过渡带黑龙江沿岸种源区(编号Ⅱ),呼伦贝尔沙地种源区(编号Ⅲ),并确定高峰、卡伦山、红花尔基为帽儿山及其毗邻地区最佳种源。  相似文献   
3.
1 引言培训系统是以传播知识,提高技能为主的教育方式.我国农村人口众多,教育水平低下成为制约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为了加快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力,农民培训势在必行.然而,中国的农民培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表现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有些农民培训活动还是以传统的课堂讲授,或者是向农民散发资料为主,不利于激发农民学习的积极性.考虑农民对知识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一些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游戏化任务的体验式农民培训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