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茶多酚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采用平板计数法和滤纸片法研究了茶多酚对细菌、酵母和霉菌的抑菌活性及茶多酚质量浓度、pH值、温度和食盐质量浓度对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多酚对细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而对供试的酵母和霉菌抑制作用不明显;茶多酚对供试菌种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不超过1.0 g·L-1,最佳抑菌质量浓度为4.0 g·L-1;在自然pH值和中性偏碱性环境中的抑菌活性比强碱性环境的抑菌活性强;一定温度内处理不影响茶多酚的抑菌活性;食盐可增强茶多酚的抑菌活性.表6参18  相似文献   
2.
茶叶提取物的除臭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L27(313)、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四因素对除臭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茶叶提取物除臭率的各因素主次顺序为茶叶提取物>除臭时间>臭气浓度>除臭温度,茶叶提取物添加量、除臭时间、臭气浓度对除臭率有显著影响.本系统水平设置下最佳水平组合为A3B3C1.得到茶叶提取物对氨气、硫化氢、吡啶、甲醛、乙醛、甲胺、三甲胺、吲哚的最大除臭率为(90.28±1.11)%、(89.05±1.16)%、(88.98±1.41)%、(5525±1.25)%、(40.97±0.91)%、(99.35±0.00)%、(99.63±0.00)%、(43.56±0.87)%,臭气强度降低数分别为2.40、1.75、2.15、1.50、1.35、4.15、4.30、0.90.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对葡萄果实的抑菌作用和涂膜保鲜技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分离并初步鉴定了引起葡萄果实变质的2种病原菌: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和交链孢菌(Alternariasp.).通过体外抗菌性试验和涂膜保鲜试验,研究常温下壳聚糖对葡萄的抑菌保鲜作用,结果表明,壳聚糖能抑制灰霉菌和交链孢菌的生长.1%壳聚糖涂膜处理葡萄可减缓果肉组织的腐败,减少葡萄在贮存期间的重量损失及单宁、VC、可滴定酸等营养成分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低碳氮比污水的治理效果,提出了厌氧/缺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脱氮除磷工艺(anaerobic anoxic oxic-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A2/O-BCO),研究了该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性能,建立了该系统处理过程的碳(以化学需氧量计,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氮、磷的物料衡算公式,同时分析评价了不同硝化液回流比(100%,200%,300%,400%)下各指标的物料平衡情况。结果表明,该工艺在充分利用原水碳源、深度脱氮除磷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系统COD主要在A2/O中厌氧段被利用,通过反硝化聚磷菌反硝化除磷脱氮;系统COD的物料衡算公式平衡百分比分别为96.4%、99.6%、98.7%和98.3%,氮的物料衡算公式平衡百分比分别为99.7%、98.2%、99.2%和96.5%,磷的物料衡算公式平衡百分比分别为92.0%、98.1%、93.3%和90.4%;荧光原位杂交表明生物膜中有厌氧氨氧化菌存在,且其数量占全菌比例的0.6%~2.7%,生物接触氧化的氮损失可能是由于发生了厌氧氨氧化反应;在硝化液回流比为300%时,系统氮、磷去除效果最好,出水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工艺系统有机物、氮和磷的分布及变化情况,并且为评价试验数据的可靠性以及数学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能更好地推广到分散型、量小且日变化系数较大的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事业中。  相似文献   
5.
茶多酚的综合利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茶多酚在食品工业,医学,日用化工,环保等方面的应用,以期为茶我酚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茶叶提取物除臭机理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茶叶提取物中多酚类含量及除臭效果影响的研究,认为茶叶提取物除臭可能主要为茶多酚的作用,并且可能是儿茶素B环上的-OH提供H^+同NH3反应生成铵盐而使臭味减弱或消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