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得益于温暖湿润的气候和丰富的水资源,贵州省近年来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冷水鱼养殖方面。但是随着渔业的蓬勃发展,病害的频繁发生成为一个严重制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2016—2017年,对贵州省5种养殖方式、19个养殖品种的病害进行调研,结果共发现鱼类病害31种,其中:病毒性疾病2种,细菌性疾病10种,寄生虫性疾病14种,真菌性疾病2种,营养性疾病2种,病因不明1种。寄生虫病为最常见病害,占总病害种类的45.2%;细菌性疾病是造成危害最严重的水产养殖病害,细菌病原占病原总数的32.3%。4—10月为主要发病期。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对策: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健康养殖原则,进一步加强水生动物的防疫检疫工作,增加微生态制剂、水质改良剂的使用,科学、合理使用药物、肥料等。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对昆明裂腹鱼源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有抑菌作用的中草药及复方,本研究通过煎煮法制备31种常见中草药水提取物,以牛津杯法测定各味中草药对该菌的抑菌圈直径,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选取体外抗菌活性较好的6种中草药,应用棋盘法进行15组二联药方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试验;按正交设计表配伍25组复方,同样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1种中草药中,五倍子、地榆、诃子、苏木、黄芩、黄连等6种中草药抑菌效果最好;15组联用药方均未发生拮抗作用,其中以五倍子+地榆、诃子+黄芩联用效果最好,FIC分别为0.31、0.50,表现为协同作用;综合复方中草药的抑菌作用,复方F16(五倍子∶地榆∶诃子∶苏木∶黄芩∶黄连=4∶4∶2∶5∶3∶1)的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达23.2 mm, MIC与MBC分别为0.98 mg/mL、1.95 mg/mL,可作为昆明裂腹鱼源维氏气单胞菌抑菌药物的首选配伍组合。  相似文献   
3.
4.
<正>中国水产养殖产量居世界首位,养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养殖水环境却持续恶化,病害频发~([1])。目前,主要以抗生素等化学药物防治水产动物的病害,长期使用不仅会增加病原菌的耐药性,降低药效,给鱼病防治增加难度,同时也抑制了鱼体内部有益菌的生存,引起药物在鱼体内富集,导致水产  相似文献   
5.
为合理开发利用贵州淡水水域及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对贵州宜养水域进行规划,到2020年养殖水库水域面积达13.92万hm~2(不含原种良种苗种场、休闲渔业、江河溪流放流增殖、流水养鱼等规划面积),水产品产量达到47万t,产值107亿元。其中,网箱养殖水库从现有的32座增加到108座(含山塘),水域面积达67 195hm~2;放流增殖水库2 376座,面积63 301hm~2;地下水出水点205处,养殖面积达358.77hm~2;池塘养殖面积达8 391hm~2。同时提出了贵州发展水产养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贵州斑点叉尾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介绍了贵州养殖斑点叉尾鮰发生较频繁的肠道败血病、腐皮病、烂鳃病和肠套叠病等细菌性疾病的发病症状和主要发生原因,分析其在养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保持养殖水质和环境卫生、合理控制放养密度、严格把控苗种质量、选择优质高效饲料饲喂、加强疫病监测及防治、开展有关疫苗研究及加强中草药在病害防治上的使用等方面提出其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草药在鱼病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产养殖中随着化学杀虫药物的长时间、大规模使用,药物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病原的抗药性也越来越强。中草药提取物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近年来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合理开发利用贵州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本文分析总结了目前中草药在鱼病防治方面的应用及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中草药在贵州省水产方面应用的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8.
为生产上斑点叉尾鮰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划线接种培养、回归感染试验、形态与分子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等方法,对贵州省锦屏县某养殖场养殖的斑点叉尾鮰发生的强传染性病害致病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并研究致病菌对15类共45种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分离到1株致病菌Q1菌株,经形态鉴定,Q1菌株的特征与鲁氏耶尔森氏菌基本一致,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与已有的鲁氏耶尔森氏菌同源性达99%以上,系统发育树显示其与鲁氏耶尔森氏菌(MK396587.1、AB681666.1、HQ222844.1、FJ908709.1)聚为一支,置信度为86,结合形态与分子鉴定,确定Q1菌株为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为短杆状革兰氏阴性菌,其对斑点叉尾鮰的半数致死浓度为1.05×107 cfu/mL;该菌对庆大霉素、链霉素和大观霉素等17种药物为高度敏感,对阿奇霉素、头孢克肟和新生霉素等6种抗菌药物为中度敏感;对克拉霉素、红霉素和麦迪霉素等22种抗菌药物耐药。且其对选用的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3种类型的抗菌药物全部敏感。  相似文献   
9.
单殖吸虫是一种重要的鱼类寄生虫。为了有效控制单殖吸虫病和减少药物对环境的污染,生态防控或将成为一种重要的防控手段,而了解环境因子对单殖吸虫的影响则可为生态防控提供准确信息。文章就水温和光照对单殖吸虫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稻田养蟹是在一块稻田,同一个生长季节里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河蟹。是一项风险小、见效快、效益高的种植业与养殖业巧妙结合的立体种养新模式~[1]。一方面,河蟹的各种生理活动对水稻的生长起促进作用,蟹类掘洞的生活方式和日常行为可以刺激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2],加之其排泄物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可间接为水稻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