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为探究猪血多肽和蚯蚓裂解液叶面喷施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于小麦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喷施不同浓度的叶面肥尿素、猪血多肽、蚯蚓裂解液,空白和喷清水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猪血多肽500倍液处理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相比清水对照,每穗粒数、穗数、千粒重、实际产量分别提高11.2%、13.3%、9.9%、11.3%。猪血多肽处理籽粒蛋白质与湿面筋含量呈现随肥液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的现象。蚯蚓裂解液2000倍液处理每穗粒数、穗数、千粒重、实际产量相比清水对照分别提高13.2%、9.7%、7.2%、18.5%。等氮量情况下,猪血多肽250倍液、蚯蚓裂解液200倍液处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矿质养分积累量均低于等氮量尿素处理,并未达到增产效果;猪血多肽250倍液、蚯蚓裂解液200倍液处理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尿素处理,分别提高约41.6%、11.1%,叶面喷施猪血多肽和蚯蚓裂解液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主要为含氨基酸功能物质,而非单纯氮素的影响。综合考虑,猪血多肽500倍液处理对整体优化、提升小麦产量及品质效果最佳;蚯蚓裂解液2000倍液可以有效促进小麦对其他养分的吸收,实现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和钾肥施用量对烟薯25号和龙薯9号两个鲜食甘薯品种产质量的影响,为北方地区鲜食甘薯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依据。试验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不同种植密度(每公顷52 500、67 500株)、钾肥施用量(0、75、135 kg/hm~2)对鲜食甘薯产量、品质、钾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随钾肥用量增加,两品种的产量、商品薯率、收获指数及钾肥利用率均有所提高,T/R值有所降低;而在相同钾肥施用量条件下,烟薯25号的产量、收获指数、蔗糖、果糖含量及钾肥偏生产力随种植密度升高而减少;龙薯9号的产量、收获指数及钾肥利用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最长蔓长、茎叶鲜重及T/R随种植密度增大而降低。在钾肥与种植密度互作条件下,烟薯25号在每公顷种植52 500株、钾肥施用量为135 kg/hm~2时,有最高产量31 944.6 kg/hm~2和最高商品薯率74.6%,分别较最低处理增加19.0%及18.6%;龙薯9号在每公顷种植67 500株、钾肥施用量为135 kg/hm~2时,甘薯产量为76 993.4 kg/hm~2,商品薯率为74.1%。综合考虑,本试验条件下两个甘薯品种的最适宜栽种处理:烟薯25号每公顷种植密度52 500株、龙薯9号每公顷种植密度67 500株、钾肥施用量均为135 kg/hm~2,此时有较高的产量、较高的商品薯率、更合适的T/R值和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为高效生产栽培马铃薯提供科学依据,促进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膜下滴灌不同追肥处理,即T1(CK, 追肥0 kg/hm2)、T2(追肥600 kg/hm2)、T3(追肥750 kg/hm2)、T4(追肥900 kg/hm2)对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及马铃薯生育期微量元素积累与吸收效率的影响。[结果、结论]结果表明:(1)马铃薯后期追肥有效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与T1处理相比,T2、T3、T4处理产量分别增加了9.24%、27.18%、16.60%;商品薯率分别增加了14.73%、23.52%、18.44%,各处理差异性显著。试验中马铃薯最佳施肥量为底肥为2250 kg/hm2,追肥为750 kg/hm2,产量达38835 kg/hm2。(2)马铃薯后期追肥显著提高了微量元素积累量。与T1处理相比,T2、T3、T4处理全生育期平均铁积累量分别提高了22.74%、46.39%、35.81%;锰分别提高了16.40%、29.89%、25.70%;铜分别提高了14.41%、40.81%、26.41%;锌分别提高了12.84%、25.92%、19.34%。(3)追肥有效提高了马铃薯对铁、锰、铜、锌的吸收速率。与T1处理相比,T2、T3、T4全生育期平均铁吸收速率分别提高了22.97%、45.95%、32.43%;锰分别提高了17.08%、29.89%、25.70%;铜分别提高了12.92%、39.53%、20.16%;锌分别提高了9.49%、26.65%、17.00%。(4)不同微量元素达到最大吸收速率时的马铃薯生育阶段有所差异。其中,铁铜锌最大吸收速率出现在块茎膨大期,而锰出现在块茎形成期。因此,马铃薯微量元素最佳补充时期宜在块茎形成期至块茎膨大期。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不同水氮处理对设施膜下滴灌马铃薯块茎产量、品质及土壤硝态氮运移的影响,采用二因素三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3个灌水处理(450,900,1 350 m~3/hm~2)和3个氮处理(150,225,300 kg/hm~2)共计9个水氮组合处理,分别于收获期测定马铃薯产量、商品性、维生素C、淀粉、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硝酸盐含量及各生育期不同土层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及商品率均随着施氮量和灌水量的增加,呈现抛物线趋势变化,在施氮量为225 kg/hm~2,灌水量900 m~3/hm~2时达到最大,分别为35 299.9 kg/hm~2和77.9%。在相同灌水量下,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维生素C、硝酸盐含量及块茎吸氮量明显增加,在相同施氮水平下,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硝酸盐含量和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降低;同时,可溶性蛋白、块茎吸氮量和氮收获指数呈抛物线变化趋势,且各灌水处理间差异显著。马铃薯各生育期各处理硝态氮含量均为表层土(0~20 cm)最高,且在0~100 cm剖面呈降低趋势,马铃薯苗期及块茎形成期是NO_3~--N向土壤下层移动的主要时期。因此,在设施覆膜滴灌马铃薯种植施氮量应控制在225 kg/hm~2,灌水量900 m~3/hm~2为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新型灌溉模式对农田水氮及小麦产量的影响。【方法】选用鲁麦21为试验对象进行大田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灌水量为主区,设拔节期和扬花期均测墒补灌至田间持水率的65%(W65)、75%(W75)、85%(W85)3个水平;灌溉方式为副区,设滴灌(D)、微喷灌(WP)和拔节期微喷灌扬花期滴灌(WP+D)共3种灌溉方式,研究灌水量和灌溉方式对土壤水氮分布、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低于田间持水率的灌溉只对0~40 cm土层产生影响,小麦全生育期内4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没有波动,即0~40 cm土层为主要的供水层及持水层,土壤含水率表现为W85处理>W75处理>W65处理;0~60cm土层土壤硝态氮量在W65、W75灌水量及微喷灌模式下较高,且随着灌水量增多硝态氮淋溶风险增大;成熟期,灌水量、灌溉方式及二者交互作用对40~1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量产生了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