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河南省上蔡县采到生姜萎蔫青枯病姜块和条斑叶枯病叶片上分离出两种性状不同病原细菌,通过形态观察、染色反应、培养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及致病性测定等试验,鉴定出萎蔫青枯病的病原细菌为青枯假单胞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Smith].  相似文献   
2.
1978—1987年在郑州、许昌等县市采集到5科13属植物上白锈菌标本37份,鉴定出白锈菌8个种和1个变种。其中牛膝白锈菌等4个种为河南省首次正式报导,血苋等6种寄主植物为河南省新记录。  相似文献   
3.
<正> 山药(Dioscorea opposita Thunb.)亦称薯蓣,是我省四大怀药之一,其药用价值颇高,自古列入药谱,又是人们喜爱的佳肴,是出口换汇的传统产品.但常年由于病虫危害,致使山药产量下降,品质变劣,降低使用价值.为澄清我省山药的病虫种类,发生期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提出有效的防治方法,我们于1985年开始,在山药产区进行了大面积的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牡丹、芍药的六种真菌病害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芍药(P.lactiflora Pall.)是传统名花之一,二者均属于毛莨科、芍药属。我省栽培牡丹和芍药的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开花时节,牡丹雍容华贵、芍药妩媚艳丽,不仅供人们观赏,得到美的享受,而且其根还可入  相似文献   
5.
1984—1986两年间共鉴定34个小麦品种(系)对小麦赤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1)供试各品种(系)间抗性有明显差异,但无免疫类型,抗病品种也较少,(2)综合评定结果表明:郑引一号、7023、花培28抗病性较强,占8.8%;偃师九号,宛7107等14个品种(系)抗性中等,占41.2%;百泉3039、百农3217、宝丰7228等17个品种(系)属于感病类型,占50.0%,(3)在研究品种抗性与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时发现:品种抗感性与籽粒颜色、株高、花药残留率、开花历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与小穗密度无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寻求耗能量少、不污染环境的农业栽培技术和保持良好的农业生态体系,应用增产菌,表油菜素内酯(BR)、稀土(农乐)等农药处理粮食作物小麦、玉米等都有十分显著的增产效益,国内外已有报道。而应用这些农药处理洋葱,其增产效果如何,国内尚未见报道。为此1988年在河南省洋葱中心地偃师县寺里碑进行了这项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河南锈菌新记录(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河南省各地区采集的各种植物上的锈菌标本约150余份,经初步鉴定,共有锈菌20个属,118种,寄生于130种植物上。其中省内新记录属3个:拟三孢锈菌属(TriphragmiopsisNaum.),串孢锈菌属(FrommeaArth.)和夏孢锈菌属(UredoPers.);国内新记录种3种:桑锈孢锈菌构树变种(AecidiummoriBarcl.var.brousonetia),臭椿鞘锈菌(Coleospriumsp.)和扁担木层锈菌(Phakopsorasp.);省内新记录种24种,本文报道13种,即鞘锈菌(Coleosporium)2种,多孢锈菌(Phragmidium)2种,层锈菌(Phakopsora)1种,锈孢锈菌(Aecidium)3种,夏孢锈菌(Uredo)2种,锈孢锈菌变种(Aecidiuvar.),串孢锈菌(Frommea),拟三孢锈菌(Triphragmiopsis)等各1种。并对各新记录种的夏孢子、冬孢子和锈孢子都进行了详细描述和绘图。  相似文献   
8.
谢卫华  喻璋  张穗  刘庆元 《河南农业》2010,(9):17-17,20
一、材料与方法(一)形态和染色1、细菌的形态须经菌体涂片,固定染色后用油镜观察。分离菌种在牛肉膏斜面培养基上培养24-28h。然后用移菌环挑取少许细菌菌苔放入无菌蒸馏水中配成菌悬液,取菌悬液一滴在洁净载玻片上,并将玻片倾斜,使菌液流成一层菌膜,放室内风干后,再通过火焰2-3次使菌体固定.然后用苯酚品红染色,染色1min后用水冲去染液,待干用油镜观察菌体形成。  相似文献   
9.
六种农药拌种防治小麦秆黑粉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1984年选用国内外生产的六种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小麦杆黑粉病拌种试验。结果表明:25%粉锈宁粉剂、40%拌种双粉剂、70%甲基托布津粉剂和20%粉锈宁乳剂四种化学农药防治效果均达100%;25%羟锈宁粉剂和40%五氯硝基粉剂的防治效果,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几个炭疽菌株的分类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作者对8个炭疽菌株分离物进行鉴定,明确了核桃、枣、山茱萸、棉花和柑桔寄主上5个分离菌株为胶孢炭疽菌;大豆寄主上分离菌株为黑线炭疽菌;辣椒寄主上分离菌株为黑线炭疽菌;辣椒寄主上分离菌株为辣椒炭疽菌;西瓜寄主上分离物为瓜类炭疽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