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通过对保存在荆州市档案馆的沙市海关气象资料的收集、整理,初步分析近代沙市海关气象档案资料,结果发现,现存于荆州市档案馆的沙市海关的气象资料虽然不多,但保存较好,涉及的海关气象资料除了沙市海关,还包括原重庆、长沙、温州、梧州等地海关的气象资料,资料记载的内容丰富,其原始性在二线海关里较为罕见,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和再利用价值。由于气象方面的资料收集有限,仅用1934年的月最高、最低气温与荆州气象站1954年建站以来的平均月极端高温、低温进行对比,发现建站以来的月极端高温升高,月极端低温下降,月较差增大。月极端高温升高反映荆州气候变暖的趋势在近代气象记录上有了相应的佐证。要探究荆州百年气候变化还需搜寻荆州气象观测资料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太阳能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区划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武汉、宜昌等7个站点1961~2004年逐年、逐月太阳总辐射与日照百分率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湖北省太阳总辐射计算公式参数,推算出广大无辐射观测地区的逐年、逐月太阳总辐射;结合日照时数、晴天日数、阴天日数等指标,对湖北省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以全国太阳能资源区划为基础,制定了湖北省太阳能资源区划指标,开展了湖北省太阳能区划工作。结果表明:湖北太阳能资源北多南少,同纬度相比,平原多,山区少;太阳能资源夏季最丰富,尤其是8月,总辐射、日照时数、晴天日数均为全年最高,湖北东部秋季大气层结稳定,太阳能资源仅次于夏季;冬季虽然晴天较多,但由于太阳直射南半球,夜长昼短,总辐射全年最低。将全省太阳能资源分为3个区,鄂东北7~12月每月有近一半或以上的晴天,为1级可利用区,也是湖北太阳能资源最佳区域;江汉平原、鄂东南、鄂北岗地部分地区等地为2级可利用区,是光电与光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的最佳区域;鄂西南、长江河谷地区为太阳能贫乏区。  相似文献   
3.
选择2006年作为湖北省区域风能资源代表年,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和小尺度诊断模式CALMET组成的风能资源评估模式系统,模拟了代表年湖北省1 km水平分辨率下各高度层的风向风速,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得到各风能资源参数,利用湖北省4座测风塔实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给出了湖北省风能资源分布图,并对风能资源丰富地区进行了分区。结合GIS技术估算出湖北省50 m高度层风功率密度≥250 w/m2的面积为1 664.16 km2,风能资源储量为332.8万kW。最后给出了湖北省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洪湖市气象站逐月降水数据和洪湖水位站水位资料,计算不同时间尺度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及其干旱等级,分析洪湖市旱涝气候演变及不同时间尺度旱涝气候事件演变特征,探讨降水量、不同时间尺度SPI与洪湖水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洪湖市近62年来干旱年和洪涝年频次和等级均相差较小,不同季节旱涝变化及等级频次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洪湖市呈湿润化演变趋势,SPI以0.086/10年的速率弱增长,春、秋季SPI呈下降趋势,干旱略加剧,夏、冬季SPI呈增长趋势,洪涝加剧;洪湖水位与降水变化趋势一致,但时间上有所滞后,洪湖水位与SPI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程度因SPI的时间尺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SPI_3与水位相关性最好,利用3个月时间尺度的SPI_3来监测洪湖水位变化,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以采用SPI_3指数监测洪湖水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