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美洲星是安徽省农科院引进美国有机矿化技术生产的高科技产品。该产品含有KOM、氮、磷、钾、钙、镁、硫、铜、锌、铁、硼、锰、钼、硅以及黄腐酸、氨基酸、腐殖酸、腐殖胶等成份。在水稻上使用,不仅能增加产量,提高品质,而且能显著提高水稻抗涝耐渍、抗高温、抗纹枯病和条纹叶枯病能力,对稻飞虱也有一定的驱虫效果。  相似文献   
2.
当前,大豆生长处于初花期,是大豆从单纯的营养生长向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转化时期。在这一时期喷施美洲星不仅能补充大豆营养,而且能提高大豆抗旱、耐渍、抗高温和抗倒伏能力,减轻大豆病害,防止大豆早衰,促进大豆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3.
<正> 一、使用方法 1.水稻育秧时,亩用美洲星液肥100毫升对水300-500倍喷于苗床,可减少氮、钾肥用量的3Q%-50%,减少磷肥用量的15%-30%;喷于露籽上可提高出苗率,从而降低播种量。使用美洲星的水稻秧苗出苗快、苗壮;根系长、粗、白、嫩。对水稻秧苗立枯病及其他多种原因造成的秧苗长势不良现象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如是旱育秧,用本法可免去苗床土调酸程序。  相似文献   
4.
叶面肥的种类与发展趋势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具体阐述了叶面肥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了当前叶面肥应用上存在的问题与其发展趋势及前景,以期促进叶面肥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正>“美洲星”(原“世纪星”)有机无机复合液肥含有多种营养成份,主要有氮、磷、钾、钼、铜、铁、镁、硫、锌、锰、硼等无机营养元素以及黄腐酸钠、有机质、腐殖酸钾等有机营养成份。在大豆上使用具有明显的增产及增强大豆抵御不良环境因子侵害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美洲星(原世纪星)液肥是安徽省农科院从美国引进有机矿化技术生产的新型液肥。该产品含有KOM、氮、磷、钾、钙、镁、硫、铜、锌、铁、硼、锰、钼、硅以及氨基酸、腐殖酸、腐殖胶等成份,在水稻上使用,有明显的增产增效作用。1具体使用方法(1)水稻育秧时,667平方米用美洲星液肥100毫升对水300~500倍喷于苗床,可减少氮、钾肥用量的30%~50%,减少磷肥用量的15%~30%;喷于露籽上可提高出苗率,从而降低播种量。使用美洲星的水稻秧苗出苗快、苗壮;根系长、粗、白、嫩。对水稻秧苗立枯病及其他多种原因造成的秧苗长势不良现象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新美洲星是安徽省农科院引进美国先进的有机矿化技术生产的高科技产品,除了含有肥料全价位营养元素以外,特别是含有甲壳素、黄腐酸和兼备改良土壤、促进农作物生长双重效果的进口原料"KOM"。在农作物上应用,能够平衡养分供给,增强作物抗逆(旱、涝、冻害等)能力,在水稻生产上,具有促进水稻壮苗和苗情转化的调节功能。新美洲星的技术含量一直处于同行业的前列,但是由于产品登记制度等原因,难以给产品准确进行定位,直到2012年中央一号  相似文献   
8.
安徽淮北地区夏大豆高产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安徽淮北地区夏大豆产量低而不稳的现状,以及目前栽培技术上存在的问题,从栽培和施肥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方面提出了几项简单易行的改进技术措施,并介绍了两种新技术在大豆生产上的应用。以期提高淮北地区夏大豆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油菜、小麦正处于单纯的营养生长向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的关键时期。油菜于2月底进入抽薹期,小麦于3月5~10日进入拔节期。这段时间油菜、小麦生长需要大量的养分。因此,此时给油菜、小麦追施肥料,对补充作物营养,促进它们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进而提高作物产量能起到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 我省淮北地区是我国夏大豆主产区。以前二条叶(虫甲)Monolepta nigrobilineata Motshulsky虽一直在大豆上发生,但因天敌的控制而未见造成危害。作为次生性害虫,该虫一直被人们忽视。近年来,由于豆田用药次数和用药量的显著增加,杀伤了大量天敌,引起该虫再增猖獗,危害大豆。1989年国营龙亢农场大豆地该虫严重发生达500亩,平均每平方米见虫100多头,最高至350头。由于未及时防治,二条叶(虫甲)多方面危害大豆,特别是吃掉雌蕊,使大豆开二道花、发倒青,不仅造成豆荚严重减少,还推迟成熟期27天以上。这年因二条叶(虫甲)危害减产6—7成,损失大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