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在45℃及大庆地层水条件下,研究了油层非均质变异系数(Vk) 对表面活性剂/聚合物(S/P)复合驱时各小层驱油效果及动态特征的影响。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建立理想地质模型,纵向分为7个小层,Vk相同时(Vk>0),1~7小层的渗透率从小到大。当0<Vk<0.3 时,各小层及全区的最终采出程度受Vk的影响小,稳定在60% OOIP左右。随着Vk的增大,第1~4小层以及全区的最终采出程度随着Vk的增大而降低;而第5~7小层的最终采出程度基本稳定。Vk越大,低渗小层的采出程度越低。当Vk=0.9时,第1~7小层的采出程度分别为OOIP的3.39%、8.22%、21.13%、41.83%、63.38%、63.95%、63.97%。对应的,第1~7小层的S/P体系注入量分别为0.0014、0.0031、0.0077、0.02、0.051、0.1183、0.1971PV。与水驱采收率相比,中、低渗层S/P驱采收率增幅高于高渗层,且渗透率不同,采收率增幅最大值对应的Vk不同。第1~5小层采收率增幅最大值对应的Vk分别为0.3、0.3、0.5、0.72和0.9;第6、7 小层的采收率增幅受Vk的影响较小。当全区综合含水达到98%时,随Vk增大,各小层的含水率曲线与对应的采出程度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最终采出程度低的层位,同时也是含水率低的层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