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利用除湿机降低粮仓内小麦的面层水分含量,可将其降至安全水分范围,且前期除湿效率显著高于后期。对小麦面层水分含量与仓内相对湿度做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在知道其中一个变量的情况下,可通过回归方程对另一个变量进行预测。通过对传统除湿和除湿机除湿的成本进行比较,发现利用除湿机除湿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能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四川地区已广泛推广的26个玉米品种,结果表明,Y07是最适合于作为羟乙基淀粉代血浆用淀粉的玉米品种,022其次,012、S08、S11、Z01再次之,其它品种不适于作为代血浆用淀粉的原料.分析了5家国内的支链淀粉生产(销售)厂家提供的样品,结果表明,DC的支链淀粉含量在95%以上,满足代血浆产品对淀粉原料支链淀粉含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玉米须最佳采收时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玉米(Zea mays L.)须最佳采收时期,针对3个不同品种研究了玉米须采收时期对玉米产量、出子率、玉米须多糖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须采收时期对Y1品种的玉米产量有显著影响,授粉期产量高于灌浆期和成熟期,对Y2和Y3品种没有显著影响;对3个品种玉米的出子率均没有显著影响;Y1和Y3品种多糖含量呈下降趋势,而Y2品种灌浆期含量最高;Y1品种总黄酮含量不断降低,成熟期比授粉期降低了93%,Y2品种成熟期比前两个时期降低了75%左右,而Y3品种后两个时期比授粉期含量提高1倍。针对Y1品种,应选择授粉期采收玉米须;针对Y2品种,应选择灌浆期采收玉米须;针对Y3品种,选择灌浆期采收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4.
菜籽油是我国第一大自产食用植物油。菜籽油为人体提供的营养包括脂肪酸和脂溶性营养素两大类。菜籽油中主要脂肪酸包括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其组成合理,适宜人体营养健康需求。菜籽油是多酚、植物甾醇、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等脂溶性营养素的重要来源,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菜籽油是一种物美价廉的健康食用植物油。  相似文献   
5.
油脂精炼的目的是除去油脂中的杂质,而将有益成分尽量保留。绿色精炼技术相对于传统精炼技术,具有绿色环保、低温节能、操作方便等优势。四川省境内尚无油脂加工企业引进绿色精炼技术,中大型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精炼方式;小微型企业一般不具备精炼设备和技术,导致菜籽油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结合四川的油菜优势与绿色精炼技术以促进油菜产业技术革新与升级换代,是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表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研究扩大绿色精炼技术的应用范围,并形成系统的技术体系与装备,将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并将促进整个油脂加工行业的技术升级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浓香菜籽油产品具有色泽深、香味浓的主要感官特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但目前缺乏菜籽油色、香、味的评判标准,感官品质指标难以量化,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和消费者对产品辨识度的要求,导致菜籽油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消费者合理选择难度较大、市场恶性竞争不断加剧等问题。这些问题若得不到良好的解决,将破坏菜籽油市场秩序,进而危害国家粮油安全。文章针对现行菜籽油相关标准中色泽、气味、滋味指标的问题,提出需进一步加强科研投入,建立并完善可量化的感官评价标准等建议,引导菜籽油市场良好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马铃薯全粉对中筋面团的粉质特性、强度与弱化、糊化与老化以及烘焙特性的影响,为四川主产中筋小麦粉制作马铃薯主食产品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Mixolab2型混合实验仪和Alveo-Consistograph型稠度吹泡仪对马铃薯-中筋小麦混合粉进行测定。【结果】随着马铃薯全粉占比(0~40%)的增加,混合粉面团的吸水率从61.4%增加到105%,形成时间由3.87 min下降到0.50 min,稳定时间由6.40 min下降到0.37 min,面团强度降低,总弱化提高;混合粉面团的糊化作用由1.25 N·m减弱到0.21 N·m,蒸煮稳定性提高,老化延缓幅度达87.61%;混合粉面团的韧性P值由80.12 mm提高至114.25 mm,破裂点L值、充气指数G值、弹性指数Ie值和形变能量W值均降低,尤其是添加20%~30%马铃薯全粉时,弹性指数急剧下降到0。【结论】马铃薯全粉削弱了混合粉的加工特性,降低马铃薯-面制主食产品的品质,但添加适宜比例的马铃薯全粉(10%~20%)制作的面制食品,既可使其营养更均衡,又可接受其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8.
对四川省内9个粮食烘干机用户的11台不同型号设备进行调研,通过干燥效率和稻谷爆腰率增值两个指标,对烘干设备在籼稻干燥过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发现5号、7号和8号烘干设备的干燥效率均远高于100kg/h,且稻谷爆腰率增值均低于10%。其中5号和8号设备是国产品牌,7号设备是进口品牌。另外,5号、7号和8号烘干设备的容量分别为30t、16.5t和10t,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