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麦药壁表皮细胞与药室内壁细胞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DNA与雄性不育密切相关。线粒体基因atpA,atp6,atp9在小麦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结构差异,且它们的RNA编码异常〔1,4〕。atpA、atp6和atp9是线粒体基因参与ATP酶合成的3个功能性基因,ATP酶是生物能量代谢过程中具重要生理功能的一种酶。但迄今为止还未见到有关该酶在不育花药中超微细胞化学定位的报道。本研究选用了K型雄性不育系和其保持系为材料,利用电镜细胞化学标记技术,对其小孢子发育的各个时期,花药组织中的ATP酶活性变化进行定位分析,从翻译产物水平上探讨线粒体3种基…  相似文献   
3.
4.
树脂厚切片的制备,与电镜切片的制备,除切片厚度上有差异外其他都相同。树脂厚切片的厚度介于石腊切片与超薄切片之间,与石腊切片相比较,不仅切片较薄而且组织结构清晰,能减少人为假象,效果较好,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地用于光学显微镜的研究。但迄今为止,用于植物种子的研究报道甚少。Fussell等(1980)将此法用于谷子籽粒的研究,Cochrane1983年用于小麦和大麦籽粒的研究,国内虽也曾见到过单张照片,但对其具体制作过程均无详细报道。本文将树脂厚切片技术,用于不同饱满度小麦籽粒腹沟区结构差异的分析研究,对该种切片技术的染色作用,作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芸苔属作物种皮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扫描电镜对芸苔属作物6种4变种,32个品种的种皮表面纹饰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种皮表面纹饰可分为基本网纹与次要网纹,利用这两种网纹的特征,可以将绝大多数种或变种区分开,并能对某些作物的部分品种进行鉴定,同时把其它品种分成多组;种皮纹饰较花粉形态具有更高的分类价值。本文还就不同作物间的进化关系及种皮纹饰在种子鉴定方面的应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细胞骨架与小麦雄性不育关系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CMS)、化学杂交剂(CHA)诱导的雄性不育及成熟可育的花粉粒为材料, 用考马斯亮蓝R250显示细胞内微丝的方法,观察分析了3种类型花粉粒内微丝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成熟可育 花粉粒内微丝多以多聚体的形式存在,呈连续排列的网状结构且充满整个花粉粒;而其他两种不育花粉粒内,连续 排列的网状结构被破坏而呈颗粒状或短棒状结构,收缩集中分布于花粉粒中部,花粉粒周缘缺乏,且T型细胞质雄 性不育系的内微丝含量较化学杂交剂诱导的雄性不育花粉粒的少。  相似文献   
7.
K型小麦不育系花药壁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镜细胞化学定位技术,对ms(Ae,kotschyi)-77(2)雄性不育花药及其保持系花药四层组织和维管组织细胞中的细胞色素氧化酶进行了定位和相对定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药壁中层,绒毡县细胞内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变化,不育系与其保持系基本一致,而药壁表皮,药室内壁和维管组织细胞内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含量明显低于其保持系,推测,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降低可能是导致花粉败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用电镜细胞化学定位技术,对ms(Ae,kotschyi)-77(2)雄性不育花药及其保持系花药壁四层组织和维管组织细胞中的细胞色素氧化酶进行了定位和相对定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药壁中层、绒毡层细胞内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变化,不育系与其保持系基本一致,而药壁表皮、药室内壁和维管组织细胞内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含量明显低于其保持系。推测,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降低可能是导致花粉败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K型和T型小麦雄性不育花粉粒形态与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光镜、电镜和酶细胞化学定位技术 ,比较研究了T型和K型同核异质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在小孢子发生、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学、ATP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反应变化。结果表明 ,T型不育系花粉粒败育主要发生在单核花粉粒后期 ,败育发生的形态学变化从液泡膜开始 ,花粉粒败育与单核花粉粒时期细胞核和核仁中ATP酶活性的缺乏有关。K型不育系花粉粒败育主要发生在二细胞后期和三细胞时期 ,败育发生的形态学变化从线粒体开始 ,花粉粒败育与花粉粒内壁的结构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几类小麦胞质不育系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扫描电镜下胞质不育花粉最典型的特征是萌发孔畸形,缺少孔盖。依据花粉外壁及萌发孔形态可以推测花粉败育发生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