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1篇
综合类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五、温岭模式温岭市土地股份合作制的主要做法包括三大方面:一是清产核资。对全村的集体土地或全部集体资产进行丈量登记、清查核实,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村清产核资小组进行民主评估,确  相似文献   
2.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城市环境治理.经过若干年多方面的努力,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目前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创新措施,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城市环境治理,经过若干年多方面的努力,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目前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创新措施,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近年来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涵义与特征、产生背景与实施条件、创新与作用、形式与模式、主要做法、成效与问题、启示与政策建议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勾画了土地股份合作制理论体系的初步框架.  相似文献   
5.
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亿万农民真正关心的问题。实现农户土地使用权长期化的条件 是,清除土地使用上的“大锅饭”思想,改革和完善征地制度,加快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6.
土地承包政策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的一项划时代的政策。家庭联产承包政策暨土地承包政策,大致可以分为大突破、大磨合、大转型、大发展等几个阶段。土地承包政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一项符合中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土地政策。  相似文献   
7.
韩国新村运动的内涵就是脱贫致富,基本精神是“勤勉、自助与协作”,引申意义就是通过教育,培养、激发国民进取、向上的精神。提高国民整体素质。韩国的“新村运动”始于1970年代初.自开展运动以来,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所推崇、效法。韩国新村运动的成效与经验对中国的启示有:农村现代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可以做到同步推进;要形成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体制机制;统一规划、突出重点、以城带乡、提高实效;政府可以借助于行政机制来弥补市场机制的先天不足,承担起要素的配置任务;耍针对农村的实际。考虑到农民的思想认识水平,积极搞好政策引导和思想发动,使行政手段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是我国土地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它要在一定的战略思想指导下进行,本文结合陕西省的有关关情况,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一、土地需求与土地承载力相适应。土地需求是人类的最基本需求。它即是人类生存的场所,也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条件。我们对土地的需求合为农业用地和非农业用地两类。农业用地用作生产粮、棉、油、肉、蛋等,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以衣、食为主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9.
矿区是人类生产活动强烈集中地区,它由采矿建设生产系统与矿区环境系统复合而成。矿区的生产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决定了矿区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及特点。一旦矿区开发建设形成规模,强烈的人为活动使作业区内的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其作用对象是存在于地表或地下的各种自然资源,因而矿区内人为水土流失的表现尤为显著。如全国每年因采煤导致土地塌陷2.2万hm2,由于地表物质的剥离、扰动、搬运和堆积,占压大量农田和毁坏植被,造成大量水土流失,煤炭大省山西省每年弃渣弃土量达1.3亿t,增加河道泥沙0.6亿t。矿区人为水土流失不仅对矿区及周围地区水土资源构成破坏,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性水土流失也频频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矿区的生产系统与环境系统构成了矿区环境背景系统,生产系统完全由人类活动组成,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首先是生产规模受社会需求、技术进步、周边经济状况与居民环保意识等多方面的深刻影响;其次技术手段决定了生产效率,较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使在一定产量下矿区的生产建设活动对环境的破坏相对减少;再次是社会经济发展对矿区产品的需求,即市场对矿区生产是非常重要的外在影响因素,它不仅决定矿区企业的生产规模,且对企业经济效益发挥重要作用。环境系统虽在一定程度受人类活动影响,但其构成要素仍是各种自然因子。矿区环境系统的非封闭性则更为明显,矿区的环境系统是矿区所在区域大环境系统的一部分,大环境系统的自然特点决定着矿区环境系统的自然特性。矿区人为水土流失与大环境系统的水土流失有直接关系,如陕西省神府煤田矿区所处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矿区生产建设引发的人为水土流失严重,而建于生态环境条件较好区域的矿区,如湖北省境内荆襄磷矿虽开采强度也很大,且无水土保持措施,但由于本身区域的环境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人为水土流失的危害则轻些。矿区环境系统非封闭性另一表现是矿区人为水土流失的影响不仅局限于矿区内部,且对周边地区甚至更远地区都有影响,如黄河中游地区大型煤田的开发,人为水土流失形成的泥沙可一直被运移至下游沉积;矿区的生产系统与环境系统发展存在矛盾,矿区人为水土流失中的大型滑坡、泥石流被生产所诱发,反之又对生产形成巨大破坏。若矿区开发建设中不能兼顾水土保持工作,这种矛盾发展将导致恶性循环,使生产系统的正常运作受到影响,从而严重破坏环境系统;矿区环境的破坏非一朝一夕所形成,它是长期累积的结果,在长期累积过程中人为水土流失不断发展,一旦条件成熟,环境的承受能力在生产建设影响下达到极限便出现突变,体现为大型的灾害性人为水土流失事件;矿区的生产系统和环境系统均由多方面复杂因素组成,其各因子都处在动态的演化过程中,当某一因素发生较大变化时都可能引起系统全局的变化。矿区人为水土流失与生产、环境各因子均有内在联系,受其共同作用影响,但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因为人类的生产建设改变了影响水土流失自然因子诸多方面,而形成了矿区人为水土流失且更易于产生新的人为环境背景。为在发展生产建设的同时减少人为水土流失,应采取以下防治对策:合理安排生产与治理,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规模,克服生产上的盲目性,并调配部分人力、物力用于水土流失治理,降低生产对环境的压力;改进生产手段,采用先进的开采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对技术落后的企业能改进则改进,该关闭则关闭,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压力;提高矿区周边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对矿区周边及其影响范围区域内也应做好协调性的预防与治理工作,从而降低因矿区水土流失而导致对周边地区的破坏。在治理过程中必须坚持长期措施与重点处理方案相结合,对生产过程中随时出现的水土流失进行经常性的治理,要特别警惕可能诱发灾难性水土流失事件的隐患,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有效处理,以防灾难性事件给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同时需针对矿区导致人为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因素进行重点治理,并根据水土流失的发展适时调整治理措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在一定投入下取得最佳效果。在治理过程中应注意因地制宜,根据矿区具体的生产形式、生产规模所引发的人为水土流失特点进行防治,结合借鉴其他矿区的经验,综合考虑本矿区水土流失程度、性质、环境承受能力、企业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适宜防治方案。只要计划合理、措施得力,就能缓解生产与环境矛盾,在高质量环境下保证正常、有序地开展生产,在合理防治下保持较高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人均耕地少。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快,经济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将长期存在,耕地保护工作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为切实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采取如下对策:强化耕地保护意识;规范耕地平衡理论,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建立健全城镇化发展规划体系;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法规,建立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