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姜雨萌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1):160-162
利用长岛近30年气候资料,采用风效指数和综合舒适度指数对比分析评价长岛旅游气候舒适度,结果表明:(1)从风效指数来看,在年际变化中,长岛整体气候舒适度属于舒适等级;在月际变化中,4月、5月和10月人体感觉舒适,是最适合旅游的月份.(2)从综合舒适度指数来看,在年际变化中,长岛整体气候舒适度属于不舒适等级,但逐渐趋于舒适;在月际变化中,6—9月份为最舒适的月份,最适合旅游.不同指数对长岛的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不同,因此建立适合本地的气候舒适度模型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正> 河北省石家庄地区正定县配合饲料厂,是商业部和地方联合投资建设的廿一座配合饲料厂之一。该项工程于一九八五年底结束并投入试生产。该厂占地约两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619平方米。总投资187万元,其中土建工程投资96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81万元,勘察设计费、土地补偿费等10万元。生产车间总装机容量为250千瓦。生产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制剂包衣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培养皿和盆栽试验研究一种微生物制剂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子包衣后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的影响。试验设2个处理,微生物制剂包衣(MIC)和未包衣(CK)。通过培养皿萌发试验,研究该微生物制剂包衣对冬小麦发芽性状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该微生物制剂包衣对冬小麦茎蘖、叶、根生长发育、光合生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培养皿萌发试验发现:MIC的芽长、单株根数、单株最长根长和根系TTC还原强度都显著高于CK。盆栽试验发现:1在出苗、越冬前、起身和灌浆期,MIC茎蘖数都高于CK;2在越冬前、开花、灌浆和灌浆末期,MIC绿叶面积都显著高于CK,MIC完全落黄日期比CK推迟3d;3在拔节期和开花期,MIC根系TTC还原强度都显著高于CK;4在旗叶开始衰老的灌浆末期,MIC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和光合速率(An)都显著高于CK;5MIC千粒重、穗数、子粒产量比CK分别提高37.3%、5.1%、28.9%,MIC穗粒数平均值(32.1)比CK(35.5)略有减少;6MIC地上干物质产量显著高于CK,而收获指数没有显著差异。综合分析得出结论:1对冬小麦种子进行该微生物制剂的包衣能促进冬小麦萌发、提高根系活性、促进分蘖成穗、扩大绿叶面积、延缓叶片衰老、延长灌浆时间、提高子粒产量;2该微生物制剂提高冬小麦产量的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促进萌发出苗,提高有效分蘖,获得较高穗数(库);通过提高根茎叶营养生长并延迟衰老,扩大"源",增强灌浆。  相似文献   
4.
建筑物外墙渗漏是建筑工程的主要质量通病之一,墙面的渗漏,导致外墙装饰脱落,不仅影响了建筑物的美观,而且还影响了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更加严重的是由于渗漏降低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目前,引起建筑物外墙渗漏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由设计、材料、施工等方面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参加汉中地区水稻新品种展示的45个籼稻糙米、精米中锌、铁、锰含量的基因型差异。同时进行田间喷施试验,设置喷蒸馏水(CK)、喷Zn、喷Zn+井酮三环唑3个处理,探讨了锌肥与井酮三环唑配施对水稻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5个水稻品种糙米中锌、铁、锰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7.44mg/kg、10.99mg/kg和25.09mg/kg,精米中锌、铁、锰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39mg/kg、4.14mg/kg和7.38mg/kg;糙米中锌、铁、锰含量分别是精米中的1.53倍、2.56倍和3.40倍,即在去糙过程中锌、铁、锰的损失率分别为34.69%、62.33%和70.59%;喷施锌肥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同时增加籽粒锌含量。喷Zn、喷Zn+井酮三环唑处理使糙米Zn含量由CK的17.63mg/kg分别提高到22.14mg/kg和21.50mg/kg,增幅分别为25.6%和22.0%,精米Zn含量由CK的10.57mg/kg分别提高到14.08mg/kg和14.79mg/kg,增幅分别为33.2%和40.0%。水稻喷施叶面锌肥与农药后不仅能显著增加稻米锌含量,而且有效预防病虫害。因此,喷施锌肥与喷施农药有机结合有望成为缺锌土壤同时满足籽粒富锌和病虫害防治需求的高效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涡度相关通量观测系统对山东禹城冬小麦农田碳通量进行11年(2003—2013年)连续观测,定义该11年内灌浆期日最高气温(Ta_max)的第95百分位数(30.58℃)为极端高温(EH)阈值。选择2004年和2012年中两个典型EH日和非极端高温(non-EH)日,对比分析EH对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白天)的影响特征与机理。结果表明:2004年EH日Ta_max比non-EH日高3.10℃,白天NEP总量低3.25 mg(CO2)?m?2?s?1,降低比率19.77%;2012年EH日Ta_max比non-EH日高3.17℃,白天NEP总量低6.04 mg(CO2)?m?2?s?1,降低比率19.17%。两年中,EH日与non-EH日的光合有效辐射(PAR)与NEP均呈显著二次曲线关系,但在PAR1 000μmol?m?2?s?1时段(该时段NEP总量占白天NEP总量的52.31%以上)则没有显著相关关系。随着PAR的增强,EH日和non-EH日的NEP差距有扩大趋势;在PAR1 000μmol?m?2?s?1时段,两者差异显著。无论全天还是仅PAR1 000μmol?m?2?s?1时段,空气相对湿度(RH)与NEP均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在4个观测日中,0~20 cm土壤含水量(SWC)均为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在冬小麦灌浆期适宜的土壤含水量范围内,对冠层碳同化无抑制作用。从全天看,EH日和non-EH日的气温(Ta)与NEP相关性均不显著,但在PAR1 000μmol?m?2?s?1时段,Ta与NEP则有显著负相关关系,Ta上升1℃,NEP降低7.28%~9.53%(2004年)和6.94%~10.42%(2012年)。因此华北平原冬小麦灌浆期极端高温(30.58℃)对冠层碳同化有显著抑制作用,在EH日,Ta对NEP抑制的贡献率为59%~83%,Ta升高1℃,白天NEP总量降低6.05%~6.37%。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将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率与强度增加,为了找到居住区应对未来极端降雨天气的最佳适应性方案,以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花园B区为例,根据研究区原有管网资料、气象资料等建立暴雨洪水管理模型,模拟研究区域在2、5、10 a和50 a不同降雨重现期情景下的径流过程,评价透水铺装、雨水花园、植草沟和雨水罐4种低影响开发设施的不同组合对雨洪的控制效果,并根据研究区本地特征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在2、5、10 a和50 a重现期降雨条件下,透水铺装、雨水花园和雨水罐均有显著的径流控制效果,植草沟削减峰值能力尚可,但削减径流量效果欠佳;透水铺装、雨水花园、植草沟和雨水罐的组合方案性能全面、稳定,组合LID措施明显比单独LID措施雨洪控制效果更显著,多重组合措施调控效果优于双重组合措施。因此,应采用组合LID措施并举的方式,依据研究区的实际需求对布设规模做出适应性调整,科学合理地实现渗透、滞留目标,提升居住区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立人参滴丸的最佳生产工艺和建立人参滴丸的质控方法。方法采用平行试验法,优选人参滴丸的生产工艺;采用HPLC法对人参滴丸中人参皂苷Re进行质量控制。结果根据实验所确定的工艺,制备了三批人参滴丸样品,符合滴丸的规定。HPLC法测定人参皂苷Re含量的线性范围为0.84~2.52μg(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5%。结论优选的人参滴丸制备工艺简便可行。人参滴丸中人参皂苷Re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灵敏、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9.
有斑百合的组织培养及无性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有斑百合嫩茎为材料,进行了愈伤组织培养的诱导、愈伤组织及不定芽的分化、试管苗的生根、移栽、扦插和移植的研究,建立起有斑百合的无性系.结果证明:MS BA 0.4 mg/L 2,4-D 1.6 mg/L是诱导嫩茎形成具有分化能力愈伤组织的理想培养基;1/2 MS AgNO3 0.4 mg/L BA 0.5 mg/L是嫩茎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2 MS IAA 0.8 mg/L是生根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炉灰渣是试管苗移栽和扦插的理想基质;移植到山坡上的试管苗具有生长旺盛、根系发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刺玫果发酵保健凉茶的工艺。方法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刺玫果发酵保健凉茶的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刺玫果发酵保健凉茶的主要影响因素;再以凉茶的总黄酮提取率和活菌数为评价标准,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影响刺玫果发酵保健凉茶的主要因素进一步优化,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二项式拟合,分析预测最佳工艺。结果刺玫果发酵保健凉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为60 min,料液比为1:25,乳酸菌接种量为3%,发酵温度为37℃,发酵时间为14h,糖添加量为5%。结论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Box-Behnken设计法优化刺玫果发酵保健凉茶的工艺科学合理,优选的工艺稳定可靠,为其他类型中药饮料的研制和开发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