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3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壳素又名甲壳质、壳蛋白、几丁 ,是一种N -乙酰基 -D -氨基葡萄糖。通过β - (1,4 )甙键连接起来的直链多糖 ,它分布极广 ,是自然界中储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天然有机化合物 ,估计每年生成量有 10亿吨[1] 。甲壳素大量存在于虾蟹等海洋节肢动物的甲壳中 ,也存在于低等动物、菌类、昆虫、藻类的细胞膜和高等植物的细胞壁中[2 ] 。早在 1811年 ,法国人H .Braconnot就从菌类中提取出了甲壳素 ,185 9年Rouget把甲壳素与KOH溶液共煮发现了壳聚糖[2 ] 。早年由于甲壳素有强的结晶结构 ,不溶于一般溶剂 ,限制了其应用 ,致…  相似文献   
2.
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烤烟3种水溶性糖类成分(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与中性致香成分含量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和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烤烟中的葡萄糖、果糖和蔗糖与质体色素类、棕色化产物类、芳香族中性致香成分的第Ⅰ典型相关系数达1%极显著水平,3类中性致香成分的第Ⅱ典型相关系数及类西柏烷类的第Ⅰ典型相关系数达到5%显著水平,其相关性主要表现在巨豆三烯酮2、巨豆三烯酮3、β–二氢大马酮、6–甲基–5–庚烯–2–酮、5–甲基糠醛、2–乙酰呋喃、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6–甲基–5–庚烯–2–醇等与水溶性糖类物质含量的关系密切;水溶性糖类物质含量均与质体色素类、芳香族类和类西柏烷类物质含量呈负相关,与棕色化产物类物质含量呈正相关,烤烟中水溶性还原糖与类西柏烷类和芳香族类致香成分关系密切,其协调性有利于烤烟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以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为缩水剂,合成了目标化合物1,2-O-异丙叉基-3,5-O-二肉桂酰基-α-D-呋喃木糖,其结构经红外光谱(IR)、核磁氢谱(1H NMR)、核磁碳谱(13C NMR)和质谱(MS)等方法得到了确证;对其300、600、900℃的热裂解成分进行GC/MS分析,并对该目标化合物进行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热裂解可得到51种有香味的醛、酮、酸、酯类化合物;该化合物添加量为0.01%时,可以改善卷烟香气质,增加香气量,降低刺激性,改善余味。  相似文献   
4.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旱金莲花挥发油,运用GC/MS分析挥发油的成分,根据内标法计算其含量,并进行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0.124%(1号)、0.517%(2号);检测到的化学组分分别为26、67种,其中有22种在2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均存在,主要是...  相似文献   
5.
发酵前叶面喷施类胡萝卜素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酵前向延边烟叶表面喷施外源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研究其对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2d后,烟叶中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随外源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发酵30d后急剧下降,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表明喷施的外源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能够在适当的发酵条件下降解转化为香气物质。感官评吸结果显示,随着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喷施量的增加,卷烟的杂气和刺激性也增加,较为合适的用量为1.0mg/g。  相似文献   
6.
以烟草行业一直沿用的Bertrard法检测烟叶中水溶性糖为例,在教学中突出案例教学入手,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验动手能力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采用闪式提取法从低次烟叶中提取茄尼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测得了纯化结晶后的茄尼醇样品的纯度,然后模拟卷烟燃吸条件,对茄尼醇样品在300、600、900℃条件下的热裂解成分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其热裂解机理。结果表明,裂解产物共73种,有D-柠檬烯、柠檬醛、香叶基香叶醇和角鲨烯等香味物质。  相似文献   
8.
以贵州毕节地区8个县(市、区)59个烤后烟叶中部叶样品为供试材料,对烤烟17种有机酸成分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并利用因子得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烤烟有机酸成分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且适合对原数据做因子分析。对有机酸成分进行因子分析得到5个公因子,即不饱和脂肪酸因子、吃味因子、草酸因子、十七酸因子和二十酸因子。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的结果与感官评吸结果基本一致,为评价烤烟品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开发新型的烟用天然香料,采用优化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金莲花挥发油,并进行GC-MS分析和单料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金莲花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金莲花粉碎至0.38mm,加10倍量水浸泡2h后,水蒸气蒸馏提取5h。金莲花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3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2.10%,主要香气成分有十六酸(20.89%)、十四酸(16.63%)、月桂酸(11.15%)、b-紫罗兰酮(0.83%)、金合欢基丙酮(0.57%)等。金莲花挥发油具有提高卷烟烟气的香气质和香气量,降低刺激性和改善余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海拔对不同基因型烤烟西柏三烯二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不同海拔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烤烟西柏三烯二醇含量动态变化的差异,采用气质联用方法,研究了毕节地区金沙县(海拔840m)、大方县(海拔1 430m)、威宁县(海拔2 100m)3个不同海拔区内,云烟87、云烟97、毕纳1号烤烟生长发育过程中中部叶α-西柏三烯二醇含量、β-西柏三烯二醇含量及二者比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低海拔地区烟叶生育期内西柏三烯二醇含量的动态变化比较剧烈,高海拔变化比较平缓。不同海拔条件下烤烟成熟期的西柏三烯二醇含量差异较大,云烟87和云烟97表现为高海拔地区低海拔地区,毕纳1号无论在低海拔和高海拔地区西柏三烯二醇含量均较高。不同海拔下同一基因型烤烟α-西柏三烯二醇和β-西柏三烯二醇比值存在差异,二者比值表现为金沙县大方县威宁县,说明在低海拔处更易积累α-西柏三烯二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