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1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草业系统工程思路探索甘肃奶业发展的路子孟宪政,姬永莲(甘肃省畜牧厅,兰州730030)甘肃地处青藏高原、蒙新高原、黄土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处,是我国农牧过渡地带。全省有藏、回、裕固、蒙古、哈萨克等45个少数民族,人口达271万,他们素有牧养家畜的传统习...  相似文献   
2.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切实抓好城郊奶业工程孟宪政陈宇知姬永莲赵明轩(甘肃省奶类项目办公室,兰州730030)奶业项目是欧洲联盟对华的一项无偿援助项目,甘肃省兰州市、武威市、张掖市被列入项目实施区,1997年12月进入实施。此项目的实施对丰富我省菜篮子,促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甘肃的特点论述了“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抓住以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的西部大开发机遇,大力发展草业,加快实现种植业“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的转变。大力发展奶业,草业和奶业的结合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牦牛是我省重要的牛种资源,也是牧民获取奶、肉等生活资料和皮毛等生产资料的主要来源。我省也是全国重点牦牛产区之一,2000年,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存栏牦牛107.48万头。占全省养牛总量的近1/3,占全国牦牛数量的7.8%左右.居青海、西藏、四川之后,排第四位。2002年存栏103万头,产奶7.2万吨;2003年存栏103.5万头,产奶7.3万吨,2004年存栏103.8万头,产奶7.35万吨。2005年存栏104万头,产奶7.37万吨。  相似文献   
5.
紫花苜蓿营养丰富,是奶牛饲草的最佳粗饲料,不论青饲还是调制成干草,适口性都很好,用于饲喂奶牛可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增加奶农户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6.
通过世界先进国家草地奶业发展的历史实践,并从奶牛对饲草料的转化,奶牛在建立生态农业中的地位,以及草地奶牛的元素循环,指出必须加快我国草地奶业生产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陇东紫花苜蓿主要生产性能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通过对陇东紫花苜蓿不同时间、不同地域条件下,青草产量、种子产量、种子营养成份的测试,指出陇东紫花苜蓿最佳刈割期为在初花期(10%开花),进行头茬草刈割可获得较高的鲜草产量,有效利用年限从第2年开始,产草量逐渐上升,第4,5年达到高峰,第6年开始逐渐下降;种子产量从第2年开始逐渐上升,第4年产量最高,第5,6年相对稳定,以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8.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蒙新高原、青藏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处,是全国六大牧区之一。甘肃奶业起源可追溯到殷周以前,今敦煌、张掖等地羌人开始驯养牦牛。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人工驯养和有计划地开展品种选育、改良,开始向乳、肉兼用方向发展,成为奶业发展的独特群体。可以说,甘肃省奶业发展在经历了数千年洗礼,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奶业才开始系统地培育奶牛品种并建立奶业生产、加工、销售  相似文献   
9.
原产于美国的细绿萍70年代在西方国家广泛应用,中国科学院引进我国后,经过多年的驯化已经适宜我国北方地区养殖,作为优质的家畜饲料引进陇东黄土高原栽培,推广,具有产量高、宜推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甘肃奶业的调查研究,针对甘肃奶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组建甘肃乳业集团、抓好奶源基地建设、开发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大力推广奶农技术协会等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