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宋燕华  施韶亭  姬超 《北方园艺》2011,(12):203-206
农村信息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对于欠发达的甘肃农村经济,近年来虽然取得很大进步,但总体水平还不高,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还很明显。在客观数据的基础上,基于因子分析方法建立了综合评价农村信息化水平的模型,直观的比较了各省市的农村信息化水平,认为信息资源的利用情况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差异是评价农村信息化水平的决定因素,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必须从这两方面着手,切实可行的推进甘肃农村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姬超 《北方园艺》2015,(12):166-169
浓缩苹果汁产业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较具竞争力的产业,对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稳定发挥重要作用。着眼于全产业链的视角,以组成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企业和单个行为人为基本单位构建产业的发展逻辑。市场主体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尝试通过一体化消除交易中机会主义的交易成本,但不恰当的政策干预经常阻碍这一进程,结果造成优质的浓缩苹果汁原料匮乏,果农与果汁生产商均没有动力改变这一局面。浓缩苹果汁产业的未来有赖于进一步消除政策性障碍,发挥市场主体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功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县周庄镇、辛庄、丁楼等村,在生产实践中成功探索出大棚芹菜—番茄—苦瓜一年三茬连作高效种植模式。三熟合计产值14000元,扣除成本,亩纯收入10000元以上。目前,该种植模式在我县大面积推广,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4.
正大12号是襄樊正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自交系CTL34为母本,CTL16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已于2003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广义系统下中国草地资源的退化成因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的必然要求。在广义系统的视角下重新审视中国草地资源禀赋及其利用现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草地退化问题一方面由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另一方面人为原因造成的破坏更为严重。经验证据表明,单从草业科学或生态学的角度不能为草地治理提供满意的答案,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内在的统一于草原地区的经济持续增长。因此,在跨学科和广义系统论视角下,应重新审视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为实现草地生态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将草地治理的主体赋予草原当地居民,为适宜性制度的演进创造条件;政府同时需要在基础设施、教育等方面对草原地区进行必要投入。  相似文献   
6.
常会强  姬超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0):109-109,180
对宝丰县供种企业引进的玉米品种,安排对比试验,观察其不同性状及产量表现,筛选出了一批产量高、综合性状好的新品种,以此指导玉米大田生产,加速大面积推广的速度。  相似文献   
7.
8.
赵宗云  姬超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0):79-79,84
主要介绍了先玉335的特征特点及产量表现,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施足基肥、适时早播、合理密植等。  相似文献   
9.
茶叶产业,不仅仅是简单的茶叶种植与生产,可以说,茶农在该产业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事实上,全面优化、创新整个茶叶产业资源要素,将是信阳地区茶叶产业整体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拟从信阳地区茶叶产业经营发展的重要背景分析入手,结合茶农扶持政策的出台背景探究,通过细致化考虑当前茶叶产业的发展趋势,从而具体探究信阳地区茶农扶持政策的内涵和实施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云南省盈江县的耕地生产潜力及产量差,为该区域的土地利用、资源保障、经济发展等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方法】以盈江县耕地地力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Arc GIS 10.0软件对基础数据进行转换、叠加及分析,重点关注研究区域中耕地地块的属性,利用生产潜力计算模型分析盈江县耕地生产潜力,并根据耕地的实际产量数据分析其产量差。【结果】盈江县耕地生产潜力主要分布在9.46~24.87 t/hm~2之间,县域均值为14.17 t/hm~2,区域差异较大。产量差分布在16.18%~87.58%之间,县域均值为64.30%。从空间分布角度,县域内区域间的耕地生产潜力及产量差呈现出较大的区域差异,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即生产潜力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太平镇、平原镇、弄璋镇等大盈江流域,产量差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盏西镇、勐弄镇、昔马镇等盈江县中、北部区域。【结论】利用Arc GIS对耕地生产潜力及产量差研究,其研究数据可以根据耕地地力调查周期、耕地的实际产量及时的更新,研究结果贴合研究区域实际情况,对于提高农业产出、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