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旨在探讨不同地力水平下冬小麦子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对种植密度的响应并分析子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协同提高的途径,为制定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措施奠定理论基础。[方法]试验在高、低两个地力条件下进行,以大穗型冬小麦品种泰农18为试验材料,设置135万、270万和405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研究地力水平和种植密度对子粒产量及构成、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率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高地力水平下子粒产量高于低地力水平,但氮素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率均较低。各地力水平下,提高种植密度可显著提高冬小麦穗数和子粒产量,提高成熟期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吸收效率,但氮素收获指数和氮素利用效率随种植密度上升呈下降趋势,增密对子粒含氮量无显著影响。各地力水平下增密后氮素吸收效率增加的幅度远高于氮素利用效率降低的幅度,所以氮素利用率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而呈上升趋势。低地力水平下增密后子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提高的幅度均高于高地力地块。[结论]在高、低地力水平下,增加种植密度均可提高子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有利于实现冬小麦的高产高效栽培,且低地力水平下增密后子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增幅高于高地力水平。  相似文献   
2.
以泰农18为试材,在播种密度(基本苗)405.0万株/hm2条件下,研究两个不同地力水平和适度早播(10月1日)、适播(10月8日)和适度晚播(10月15日)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地力水平下小麦籽粒产量较高但氮素利用率偏低;同地力条件下,适当推迟播期,通过协调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仍可维持与早播和适播条件下相当水平的籽粒产量;虽然推迟播期降低冬小麦氮素吸收效率,但可提高氮素利用效率,两者互补,所以适当推迟播期氮素利用率仍可维持与早播和适播相当的水平。因此,在不同地力水平下,适当推迟播期可以调控冬小麦冬前群体免受冷害和寒害的影响,维持较高的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在大田条件下,以大穗型品种泰农18和中穗型品种山农15为试材,分别设置三个种植密度、两个播期研究播期和播量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及其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花前营养器官中贮存的氮素向籽粒中的转运量、转运率和贡献率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播期的延迟而降低。随种植密度增大,穗粒数、千粒重相应降低,单位面积穗数升高;随播期延迟穗粒数、千粒重则相应升高,单位面积穗数降低。在延迟播期和增加密度的最终影响下籽粒产量显著提高。两个品种的籽粒含氮量随播期的延迟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地上部氮素积累量随播期的延迟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结果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同步提高。因此,通过适当延迟播期和增加种植密度可以实现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本试验条件下,泰农18和山农15兼顾高产和氮素利用效率的最适宜播期为10月14日,种植密度(基本苗)分别为405.0、51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4.
5.
医学学科馆员制度是基于信息时代知识管理和医院学科建设的需要而提出的,是目前最贴近医院学科建设的一种创新型服务模式。尽管我国医院图书馆的发展面临诸多难点和困境,但为临床服务、为学科建设服务是医院图书馆永恒的主题,因此实施学科馆员制度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