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自从农业生产中的羣体概念提出以后,引起了学朮界的极大兴趣,并展开了热烈的争論。目前,关于羣体概念的爭論焦点集中在羣体的自动控制;而羣体自动控制的爭論焦点,又集中在控制羣体发展与促进分蘖和抑制分蘖的問題上。依靠主穗还是依靠分蘖的問題,一直就是小麦、水稻等禾谷类作物合理密植发展方向的爭論焦点。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国杂交水稻试验成功并大面积推广,这是水稻生产上的一项重大革新.继"三系" (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 杂交水稻之后,安徽省芜湖地区农科所又进行了"两系" (不育系、恢复系) 杂交水稻试验,并获得可喜成果. "两系"杂交水稻"鉴59"F1表现明显的杂交优势,单产达千斤以上,既可作早稻又可作双晚栽培,且制种较"三系"简便,是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的又一创举. 杂交水稻增产的基本原因是穗大粒多,每穗实粒数可达100粒以上,但其空秕率却达30~40%,显著高于一般水稻,这既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杂交水稻增产潜力所在. 杂交水稻造成空秕粒的原因,是一个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不同分蘖的麦株做了几项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分蘖多的植株较分蘖少的植株具有高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对N0_3~--N吸收多,转化快;其心叶和根系的ATP含量也明显高于少蘖株,生长着的分蘖对整株(包括其他分蘖) 的生长发育及其成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多分蘖植株的成穗率及穗部结实性状均优于少分蘖植株.  相似文献   
4.
小麦高产栽培途径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四分之一世纪以来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在高肥条件下,群体内部光照不足是小麦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适当降低播种量,加大行距,依靠分蘖,即“高肥宽行稀播”是冬小麦高产栽培的发展方向。采用这项技术,冬小麦的亩产量一般都在500kg以上。 为了探索小麦高产栽培途径,1958—1960年在芜湖地区分别在田间和实验室进行了试验。田间试验是在不同的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的条件下进行的,供试品种南大2419。  相似文献   
5.
<正> 在蕃茄温室或露地早熟栽培中,常在早春发生大量落花落蕾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又常与造成蕃茄本身生理机能反常的内在的和外在的因素有关.为了调节蕃茄的生理机能,改善果实形成与生长的状况,我们进行了几种不同的激素对于防止蕃茄花蕾脱落,促进果实生长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材料与方法田间试验,于1977年在芜湖市赭山公社扦破山生产队进行.供试品种为当地大红袍蕃茄.5月7日以不同植物激素同时用浸花法分别处理第1、2花序.处理时第一花序大部分花已全开,小部分花未开;第2花序大部分花未开,极少量花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