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典型区域土地生态状况精细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土地生态状况进行精细评估可为城乡规划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焦作市山阳区为研究对象,基于ArcGIS软件,对山阳区43个行政村单元进行了土地生态状况评估。以土地生态状况自然基础性指标、结构性指标、土地污染退化状况、生态建设与保护综合效应指标及区域性指标5个方面为准则层,选取了10个评估指标、27个元指标构建了山阳区的土地生态状况评估指标体系。采用极差法标准化,熵值法定权重,计算生态状况的综合评估分值,并根据分值大小将山阳区划分为5个区域。结果显示:山阳区生态状况优和良的土地占了总面积的40.5%,主要分布在北部海拔较低,地势平坦的区域;生态状况较差的地区位于北部海拔相对较高的山地丘陵地带,有煤矿开采活动,污染退化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2.
以栅格为评价单元,从土地生态自然条件、结构状况、生态干扰和生态建设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ARCGIS软件与综合指数法对平顶山市土地生态质量进行评价,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和政策调整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平顶山市不同地区土地生态质量差异明显,其中鲁山县中西部土地生态质量最好,处于优等级;鲁山县东部、汝州市、宝丰县、叶县、舞钢市为良好等级;郏县除城关镇外为中等级;郏县城关镇、湛河区的北渡镇和曹镇乡、新华区土地生态质量一般;石龙区、湛河区白龟山水库管理区、卫东区土地生态质量最差。土壤污染程度和人口密度是土地生态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林地与防护林面积比例、无污染高等级耕地面积比例、生态基础设施用地面积比例和植被生物量为土地生态质量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3.
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中国现有5级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基层规划,但国内目前对县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的研究较少。笔者以鹤壁市淇滨区为例,基于苍穹平台分析研究规划图层的处理方法,以及规划布局上需注意的几点问题,认为苍穹县乡级土地规划修编软件能较好地处理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图层,并能高效地建设县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  相似文献   
4.
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随着中原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各项建设发展对耕地的占用将持续一段时间且短期内难以减缓,人地矛盾将进一步突出,耕地保护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加强耕地数量质量变化的监测研究对提高区域耕地管护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以济源市为例,通过2009年和2012年2期TM影像与耕地分布图叠加,基于植被指数(NDVI)提取与对比分析,得到研究区耕地多年粮食平均产量、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及其时空变化。研究表明,济源市耕地质量总体上较好,全市高产田主要分布在东部城区周边,低产田主要分布在中西部丘陵山区,质量好耕地占53.56%,质量差耕地占13.61%;2009—2012年全市耕地时空变化呈现出分布在空间上西移、局部区域耕地质量出现下降、东部部分优质耕地被占用、新补充耕地以中西部为主且质量相对较低等特征。今后耕地保护工作应统筹考虑新型城镇化和耕地保护的关系,由数量平衡与管理向数量-质量-生态综合平衡与管控转变,以实现区域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更加准确、全面、实时的农田障碍物信息,提高农业机械智能体自主导航定位的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北斗系统和视觉导航的组合定位方法。针对农田环境,选择BDS、视觉CCD为外部传感器,设计一种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KF)的数据融合算法,该算法融合了BDS和视觉传感器数据,实时定位农机智能体的位置。系统通过对导航角度和行驶进度进行跟踪,完成绝对定位。通过机器视觉图像处理,获取导航基准和作业目标信息,完成相对定位。通过试验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并通过卡尔曼滤波算法(KF)的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滤波后的路径更平滑,抖动偏差减小,坐标数据比KF滤波结果更稳定、更平滑。此外,距离的平均误差可以从滤波前的0.119 5 m降低到滤波后的0.07 0 m,有效地降低了过程噪声。且位置偏差在±0.1 m以内,精度较高,提升了农机智能体自主导航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6.
绿洲农业在南疆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意义非凡,及时获取荒漠绿洲区土壤相对湿度数据,对有限水资源合理分配、促进绿洲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选择适宜的干旱遥感监测指数是干旱监测面临的问题。基于Landsat 8和实测土壤相对湿度数据,对比分析NDWI、VSWI、TVDI、MEI在荒漠绿洲区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受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影响,4种指数在农田区域(棉田、枣地)效果不理想;4种指数均能反映研究区荒漠土壤相对湿度的空间特征,最佳监测深度为0~10 cm;从相关系数分析,NDWI、MEI监测效果优于VSWI和TVDI。受水资源分布和人类活动影响,塔里木河两岸及农田周边荒漠土壤相对湿度较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