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1.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缙云山自然保护区17种常见菊科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花粉粒均为辐射对称,大多为近球形-长球形,萌发孔均为三孔沟,极面观为三裂圆形.根据花粉形态特征分析,17种菊科植物花粉类型可分为4大类:①花粉形态以粗大网状纹饰为主要特征,以黄鹤菜、苦荬菜、雷山假福王草、假福王草植物为代表;②花粉形态以刺尖、刺密、刺长为主要特征,以向日葵族的白花鬼针草、牛膝菊、豨莶、狼杷草最为明显;③花粉形态以刺基部大、刺较钝为主要特征,以蒲儿根、千里光、东风草和马兰为代表;④花粉形态以刺稀疏、较短、刺上下均匀为特征,以南川斑鸠菊、鳢肠、野茼蒿、鼠麯草为代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都能有这样较好的对应关系,花粉形态相似的植物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族属.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3个气候带(四川盆地东部亚热带湿润区、黄土高原中部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南部半干旱半湿润区)中5种植被类型(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草原和草甸)下的28个表土花粉质量单位分析得出,表土花粉质量单位与植被覆盖度相关性不明显,但与植被类型有一定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同一气候带的不同植被类型下表土花粉质量单位存在差异,总体表现为森林植被的花粉质量单位大于草原和草甸,可能受群落内优势植物种的花粉产量、传播和沉积特征影响;不同气候区相同植被类型下表土花粉质量单位差异明显,并且花粉质量单位最高值出现在该植被类型分布的最适生态环境中,如阔叶林花粉质量单位最高值在四川盆地东部,草原花粉质量单位最高值在黄土高原中部,草甸带花粉质量单位最高值在青藏高原南部.  相似文献   
3.
我国山地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70%,山区道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较复杂,不确定性较大.路基填挖交替频繁,深挖、高填路段多,从而使路基的物理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差异,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降,发生失稳现象.这就需要对工程地质条件做深入的研究,找到针对性较强的勘察方法和手段,为山区高速公路设计和施工提供完整、准确的工程地质资料.本文总结了山区公路勘察方法,并对各种特殊地段的勘察要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合沿线的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遵循面点结合、由浅入深的原则,综合运用遥感、工程地质调查测绘、物探、钻探、原位测试、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试验等方法和手段进行综合勘察,为设计、施工提供完整、准确的地质资料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宁夏南部海原剖面12.5-7.2 kaBP期间的地球化学元素含量与粒度组成的环境指示意义显著,主要表现为冷干气候条件下植被稀疏,上游及坡面植被水土保持能力低造成粗颗粒物质含量较多,易溶元素如Na氧化物较多被淋失,难溶解的Si、Al、Fe氧化物相对富集;暖湿气候条件下植被发育良好,剖面沉积的细颗粒物质含量较多,土壤中Na...  相似文献   
5.
1982年—1983年,我们在黑龙江杜蒙南部(包括绿色草原牧场和敖林西伯公社),分布面积最大的羊草杂类草场,山杏针茅杂类草场、针茅丛生禾草场和野古草杂类草场进行了草场植物群落营养状况和合理载畜量的研究。同时,对羊草草原,又进行了草原退化与恢复的观察。羊群营养状况和载畜量经我们观测,羊草杂类草场,绿色生物量为950.0—1150.0斤/亩,采食绿色生物量为570.0—690.0斤/亩,采食干物质为  相似文献   
6.
纵断面设计中,必须结合地形、地势等实际环境,合理的拟定结构物的形式至关重要.因为路基填挖工程量,及填方高度、挖方深度、挖方边坡高度,直接关系到工程安全、工程投资和环保景观,应对其进行合理的控制.本工程设计中按照"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理念,对高度大于20m的填方原则上改用桥梁,但是路基不是很高的情况下,与用的上地类型加以区分,农用地原则上坚决保护,山区废地则可以利用.对于挖方深度(路中)大于30m或挖方边坡高度大于1.6倍的路基宽度值的原则土改用隧道,既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人工开挖,又可以保护山体稳定,避免人工诱导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重庆金佛山表土孢粉组合与植被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金佛山山顶以药池坝为中心的5个不同植被类型的表土样品的孢粉分析,研究了该区表土孢粉组合特征及其与现代植被类型的关系.结果显示:研究区孢粉组合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流苏树(Chiananthus retusus Lindl.)、峨眉栲(Castanopsis plautycatha Hayata.)、珍珠栗(Castanea henryi Rehd.et Wils.)、银叶杜茎山(Maesa argentea A.DC.)、山枇耙(Zanthoxylum dissitum Hemsl.)、十大功劳(Mahonia japonica DC.)、大楼梯草(Elatostema umbellatum Bl.)、清明草(Gnaphalium multiceps Wall.)、什科洛费里蕨(Phyllitis scolopendrium Newmann.)、肾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 Presl.)、粗糙鳞蕨(Microlepia hirta Pr.)和介蕨(Dryoahyrium boryanum Ching.)等为主,这与该区域内的实际植被情况大致相同.运用LuoPacias孢粉鉴定系统将孢粉鉴定到种,共225种,为今后在这一地区开展第四纪古植被、古气候和古环境等研究提供参考性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