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为了有效地防治种兔的脑炎原虫病,本研究根据脑炎原虫的生物学特点和对组织损伤的特征选用阿苯达唑进行了防治试验.对115只种兔做了ELISA检测和尿沉渣检查,发现有18只种兔已感染脑性原虫,另97只并未感染.用阿苯达唑对感染种兔进行了治疗,对未感染种兔做了预防.结果18只感染种兔经三个疗程治疗后,虽然尿沉渣中均未检出脑炎原虫,但仍有两例种兔的OD值呈阳性.将2例OD值阳性种兔剖检后在其脑组织中检出脑炎原虫包囊和肉芽肿.用药物预防的97只未感染种兔,经两个预防期后血清学检查呈阴性,尿沉渣中也未检出脑炎原虫.试验证明,阿苯达唑对兔脑炎原虫病有良好防治作用,用药的时机以脑炎原虫还未进入脑组织时最合适,用药的剂量一定要保持有效的杀虫浓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豆状囊尾蚴的头节在相对静止与运动时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本研究用扫描电镜对位于囊泡内的头节和经人工培养后从囊泡内翻出头节的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头节从正面观察时,带有皮肌柱和齿钩的顶突呈伞状,覆盖于头节的前端。从侧面观察,齿钩具有鹿角样的分支,覆盖头节的齿钩仅有一排。4个吸盘呈洞穴状,位于顶突之后,均等地分布在头节的四周。当头节处于运动状态时,顶突上的皮肌柱收缩,鹿角样的齿钩向周围伸展,吸盘也发生环形和纵行收缩。[结论]豆状囊尾蚴的头节在相对静止与运动时的超微结构有明显的改变,这种变化有利于豆状囊尾蚴对宿主的侵袭。  相似文献   
4.
为了诊断仔猪原发性黑色素瘤是良性还是恶性肿瘤,通过临床病理学观察,病理组织学的普通染色、特殊染色及脱黑色素等方法,对两例仔猪的黑色素瘤进行了观察。临床检查,两例仔猪均为出生后就发现有肿瘤,并随着仔猪的生长而不断变大。肿瘤呈半球形隆突于体表,表面有不同程度的破溃、出血和结痂。病理组织学检查,肿瘤具有完整的结缔组织包膜,肿瘤组织内有大小不等的分叶,在间质中浸润较多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具有良性肿瘤的特点。而肿瘤细胞呈多形性,如圆形、梭形、星形或长条形等;生长方式又是多样性,极性紊乱,如旋涡状、条索状、结节状、筛状等;瘤细胞还可浸润到间质等,又具有恶性瘤的特点。此外,肿瘤还可引起皮肤肥厚,汗腺细胞增生和毛囊萎缩。研究表明,猪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瘤来源于皮肤的表皮,它虽然是一种良性肿瘤,但易向恶性肿瘤转化,因为瘤细胞的多形性及排列的极性紊乱具有恶性肿瘤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地治疗兔脑炎原虫病,本研究根据脑炎原虫的生物学特点和对组织损伤的特征选用阿苯达唑进行了治疗试验。将28只3~4月龄隐性感染的獭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试验。治疗组按30mg/kg剂量(首次给药量为50mg/kg),每隔12h给药1次,连续用药10d,停药1周为1个治疗期,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按正常饲养。每1疗程之后,均采血和尿液进行ELISA检测和尿沉渣虫体检查。结果,治疗组的病兔用阿苯达唑治疗3个疗程后,ELISA检测的D值均低于标准值(〈0.044),即抗脑炎原虫血清抗体呈阴性反应,从尿沉渣中也不能检出虫体。而对照组病免的D值则大大高于正常值.从尿沉渣中均易检出虫,并有1只对照兔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剖检后从脑组织中检出脑炎原虫性肉芽肿。经方差分析,2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试验证明,阿苯达唑对兔脑炎原虫有良好治疗作用,用药的时机以脑炎原虫还未进入脑组织时最合适,用药的剂量一定要保持有效的杀虫浓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