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有效改善盐碱土物理力学性质、提升盐碱地农田的农作物产量,利用引黄沉积泥沙对簸箕李引黄灌区黏质盐土进行配沙改良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引黄泥沙中的极细砂粒和粗粉粒可以有效改善黏质盐土的颗粒级配和孔隙分布情况,降低表层土壤的含盐量,提升饱和导水率和农作物产量。虽然引黄泥沙可以有效改善黏质盐土,但是若配沙过多,则可能导致保水、保肥能力降低,因此配沙量宜适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已报道的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的通用引物PA/PB,从辽宁葫芦岛地区的3份番茄样品中扩增到Begomoviruses的保守区域,获得3个长度约500 bp的克隆序列,同源性为99.58%.DNA-A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份样品DNA-A全长均为2 781 bp(分别命名为LNhud1、LNhud2和LNhud3分离物),具有典型双生病毒结构,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山东分离物(TYLCV-[CN:SD:SDWF-L7:12],KC999850)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99.6%).根据双生病毒分类标准,认为LNhud1、LNhud2和LNhud3是TYLCV的辽宁分离物.系统关系树表明,这3个分离物属于TYLCV-Isreal株系.  相似文献   
3.
鱼类是水生食物链的一环,在污染水体中,当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引起鱼类各种中毒反应,如行为失常,组织器官病变,生理功能紊乱乃至死亡。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鱼类毒性实验,不仅用于化学品毒性强度测定、水体污染程度、废水及其处理效果检查,也可为制定水质标准、评价环境质量和管理废水排放提供科学依据。一般观赏鱼都经过长期驯化变种而来,比较娇贵,所以环境要相对稳定,一旦管理不善很容易引起疾病。和其他热带鱼一样,孔雀鱼作为观赏鱼现已繁衍分布于部分热带地区的河川下游及湖沼、沟渠中,其野生栖息地呈现多样化,主要栖息于淡水流域及湖沼。孔雀鱼繁殖能力很强,并能耐受污染的水域,具群居性,性情温和,能与温和的中小型热带鱼混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目前分布于全世界。  相似文献   
4.
甘薯曲叶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曲叶病是限制世界甘薯生产的主要病毒病害之一,已在美国、西班牙、巴西、中国、日本、韩国和南非等国甘薯产区广泛发生。甘薯曲叶病毒(sweet potato leaf curl virus,SPLCV)是引起该病害的主要病原之一,属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的单组分病毒,其基因组仅含有DNA-A组分,由昆虫介体烟粉虱持久性传播,也可通过嫁接传播。在中国,自2006年首次在辽宁大连的甘薯上分离鉴定到SPLCV以来,目前已在福建、浙江、江苏和云南等多个地区发现SPLCV引起的病害,受侵染寄主植物包括甘薯、裂叶牵牛和圆叶牵牛。基于国内外的文献报道,对SPLCV的发生、分布、分子特征和流行病学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同时指出存在问题并加以讨论。鉴于SPLCV对全球甘薯生产的威胁日益加剧,本研究可为监控甘薯曲叶病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小浪底水库运用对下游引黄灌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投入运用以来,下游河道的来水来沙条件发生了改变,下游引黄灌区面临着新的形势。分析了小浪底水库建成前后下游河道水沙和边界条件的变化,研究了下游引黄灌区在新条件下所面临的有利与不利因素。研究表明,小浪底枢纽建成后有利于缓解下游水资源供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下游生态环境。在水库蓄水拦沙初期,下游灌区引水中的泥沙含量大幅降低,灌区引沙量明显减少。另一方面,由于水库的拦沙作用下游河道来沙量减少,造成边界条件改变,有可能引起灌区引水条件恶化和粗沙入渠加剧淤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