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鹅腺病毒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鹅业是我省重要的养殖业之一,发展迅速,饲养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多,成为本地生态型朝阳产业.1998年以来,我们在鹅病诊治过程中,发现一种临床表现精神沉郁,减食或废食,不愿活动,迅速传播,拉灰白色或黄绿色稀便,主要侵害10~30日龄雏鹅,发病率10%~50%,病死率80%以上,病程1~5天;剖检变化以小肠膨大、内容物形成栓子为特征的疾病,其病理变化极似小鹅瘟,但采用抗小鹅瘟血清防治没有效果.为此,我们进行了病情调查、病原分离和病原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海南猪、海南猪母猪与杜洛克公猪杂交后代的胴体性状、肉质性状,并对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的5′上游区域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交黑猪与其母本海南猪相比,活体重、胴体重、屠宰率、胴体长、瘦肉率均有提高,且差异显著(P0.05),表现出较好的杂种优势;骨率、皮率降低,脂肪沉积性能提高,而眼肌面积、皮厚变化不大。另外,海南猪与杂交黑猪肉质均符合优良肉质标准,杂交黑猪肉在滴水损失、大理石纹、水分、粗蛋白含量等方面优于海南猪,表现出较好的杂种优势。海南猪H-FABP基因5′上游区域和MyoG基因5′上游区域遗传变异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为海南猪优良肉质性状的形成提供了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引进后备母猪发生猪瘟病陈兴生叶育桐(海南省定安县兽医诊断室,571200)孙进达莫非李鸿英(定安县畜牧办公室)1996年1月24日至3月5日,某养猪场引进的后备母猪发生了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怕冷,喜卧于阳光底下,钻进草窝,体温呈稽留热,病...  相似文献   
5.
用临床病例分离鉴定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制备甲醛氢氧化铝灭活苗,经实验室和现场试验证明免疫效果良好,免疫牛21天产生免疫力,牛血清中抗体至少可维持6个月,小鼠被动免疫抗体测定保护率为80%以上,免疫效力试验保护率为100%,在8℃-15℃保存期为一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