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5篇
综合类   29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果蝇对云南杨梅的危害及发生规律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云南杨梅主产区的果蝇种类鉴定、栖息场所及危害发生规律调查,结果表明:危害云南杨梅果实的主要害虫为双翅目(Diptera)果蝇科(Drosopilidaes)果蝇属(Drosophila)果蝇.果蝇广泛分布于杨梅园及其周边多种生态环境,具有发酵物、潮湿阴凉的生态环境,是果蝇栖息的主要场所和主要虫源;成虫的日活动高峰期为清晨和黄昏;果蝇对杨梅发生危害时期较早,杨梅生长中后期,果实肉质生硬,味酸稍甜时即被果蝇取食危害,随着杨梅的不断成熟,危害加剧,且果蝇对不同杨梅品种的危害程度和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南美斑潜蝇危害洋葱的产量损失测定和防治指标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Blanchard),Lh]是冬春洋葱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为将Lh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EIL)之下,采用1%7051杀虫素2000倍液,在洋葱上Lh初发阶段,施药1,3,5次,人为造成洋葱上Lh的虫害梯度。应用试验结果,建立Lh幼虫量与产量损失的回归方程:Y=103.039 8-0.415 6 x,r=-0.970 6**, Lh幼虫虫口量与产量呈负相关。根据单叶虫量与单株产量相关性的数学模型:Y=0.400 9-0.080 9 x,进行防治指标研究,当y=0时,x=4.955 5,即平均每叶有幼虫5头时应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3.
乙烯响应因子对植物发育和细胞代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RT-PCR从苦荞中克隆出ERF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差异表达分析。结果表明,FtERF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为729 bp,编码了243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分子量26.08 k D,等电点9.22,属于亲水性蛋白。FtERF不含有信号肽和跨膜螺旋结构,亚细胞定位在细胞核内,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高度相似。FtERF含有抑制基序DLNxxP,系统进化表明FtERF和ERF4关系较近。经荧光定量表达发现,厚壳苦荞不同部位表达均高于薄壳苦荞,苦荞发育成熟期表达高于非成熟期。  相似文献   
4.
利用籽粒大小差异较大的2个苦荞品种的杂交后代开展了与产量具有密切关系的粒形相关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其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F2和F3群体的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表现值范围都超过亲本的表现值,并且粒长、粒宽和长宽比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大于10%。另外,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的加性方差均大于显性方差,广义遗传率在F2和F3代中分别为0.77~0.82和0.82~0.85,固定遗传率都达到0.80以上。粒形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粒长、粒宽和千粒重相互间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粒宽和千粒重,粒长和长宽比的遗传相关系数较大。以上结果表明,具有较高遗传率的粒形相关性状可以在后代早期进行选择,但由于这些性状是数量性状而且受多个基因的控制,因此建议继续繁殖后代到基因型稳定,同时考虑性状间的相关性选拔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5.
为了系统分析云南籽粒苋种质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采用遗传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04份云南籽粒苋种质资源的30个表型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分别是主花序形状(1.68)和主花序长度(2.07)。前10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3.944%,单株鲜体重与第3、第6、第9主成分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粒重与第9主成分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104份种质划分为5类,第Ⅰ类群可为间套种亲本材料,第Ⅱ和Ⅲ类群可为大粒亲本材料,第Ⅳ类群可为优质饲用亲本材料,第Ⅴ类群可为观赏类亲本材料。云南籽粒苋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荞麦轮纹病的抗性鉴定方法和筛选可利用的抗轮纹病的荞麦种质资源,本研究以TP2和KP14为供试材料,在健康荞麦叶片正面针刺处理,然后用荞麦轮纹病的病原菌菌饼进行接种;利用建立的抗性鉴定方法,对50份荞麦种质资源进行抗病性评价。结果显示:针刺5针接种叶片病斑出现较快,且比针刺1针、针刺3针的叶片病斑大,针刺5针的病情指数最高。50份荞麦种质资源的病情指数有差异,其中YZ-18的病情指数为29.63,为高抗种质资源,YZ-2、YZ-5、YZ-13和YZ-9的病情指数均低于40,为中抗种质资源,其余为感病种质资源。因此,接种前叶片正面针刺5针的方法为最佳的抗性鉴定方法。50份抗性评价的荞麦种质资源中,筛选出5份抗病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旨在为扩大苦荞麦DNA提取材料范围提供依据,筛选与薄壳性状相关联SSR引物,为苦荞麦特异性状分子标记奠定基础。分别以苦荞麦植株的子叶、嫩茎、嫩叶、老叶、老茎、叶柄为材料,40℃烘箱烘干后,采用植物DNA提取试剂盒,分别提取苦荞麦6个部位的基因组DNA,并进行DNA质量、浓度和纯度检测,利用700对SSR引物进行PCR扩增,筛选与苦荞麦薄壳性状相关联引物。结果表明:子叶提取的DNA浓度最高,为70.6 ng/μL;嫩茎次之,为69.6 ng/μL;老茎和叶柄获得的NDA浓度偏低,分别为20.0 ng/μL和7.2 ng/μL。采用子叶、嫩茎、嫩叶、老叶提取的DNA凝胶电泳条带清晰,采用老茎和叶柄提取的DNA凝胶电泳条带暗。SSR扩增效果除叶柄不能达到扩增要求外,其他没有明显差异都能达到扩增要求,可用于后续的分子实验。采用烘干组织提取DNA浓度虽然没有新鲜组织高,但除叶柄外都不影响后续分子试验。初步筛选出在薄壳和厚壳苦荞麦中具有多样性的SSR引物1对。  相似文献   
8.
荞麦轮纹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荞麦轮纹病病原菌草茎点霉(Phoma herbarum)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以期为今后荞麦轮纹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草茎点霉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6。不同碳源和氮源对草茎点霉菌丝生长有显著影响;最适菌丝生长的碳源为葡萄糖,最适菌丝生长的氮源为蛋白胨、胱氨酸、牛肉浸膏和苯丙氨酸。草茎点霉菌丝在12h光暗交替条件下生长快,草茎点霉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3℃,10min。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致病疫霉群体的毒性变异及其分布进行研究,促进抗病育种和病害的有效控制。【方法】用一套完整的鉴别寄主对2000~2003年云南省29个马铃薯产区的致病疫霉的毒性基因组成及毒力结构进行了系统的测定。【结果】云南省马铃薯致病疫霉含有目前已知的全部毒性基因,能克服所有已知的主效抗性基因。各个毒性基因出现的频率不同,在2.9%~97.8%之间。所有供试的136个马铃薯致病疫霉菌株均是含有多个毒性基因的广谱毒力类型,可分为28种不同的毒力结构,每种类型含有4~11个毒性基因,平均含有7.3个毒性基因。毒力类型1.3.4.7.9.10.11、1.2.3.4.6.7.9.10.11、1.3.4.6.7.9.10.11以及3.4.6.9.10.11是云南省马铃薯致病疫霉的主要组成类型。滇东北、滇西北大春一季作种植区和滇中多季作种植区显示了较高的毒力多样性。含有全部11个毒性基因的超级毒力类型1.2.3.4.5.6.7.8.9.10.11在云南首次被检测到。【结论】云南的马铃薯致病疫霉表现出较高的毒力结构多样性和高度复合性。已知的主效抗性基因大部分在云南丧失了抗性,新的抗源或育种策略需要被发展。  相似文献   
10.
昆明菜区大白菜根肿病防治技术研究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昆明地区,4~10月份为大白菜根肿病发生流行期,尤以7~10月危害尤烈,11月~翌年3月发病轻。4~10月的温、湿度及土壤偏酸的适生环境,加重了根肿病的发生及危害。大白菜整个生育期均可感病,尤以2叶期最易感染,培育无病壮苗是防病、保苗、保产的关键措施。大白菜品种间对根肿病有抗病性差异的表现,初步认为星星、白菜王等品种较抗病。百菌清、多菌灵、药肥复配剂为防治根肿病的有效药剂,施药方法以播前土壤施药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