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影响葡萄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病毒类病害,长期以来已是葡萄生产上最严重问题。国外早就开始了这类病害的调查研究,并已取得很大成绩,而我国刚刚起步,几近空白。今后应全面而深入地开展这方面调查研究,以弥补这一空白。 葡萄病毒与病毒类病害 研究概况 这里所说的病害,泛指由病毒、类病毒、类菌质体与类立克次体几种生物所导致的病害。这类病害的种数;Bovey与Hewitt等1980描述并承认了32种。我们综合查阅了大量文献,发现迄今已见报道的病害总数达40种以上。有人估计:全世界范围内,平均一年就有一种新的病毒病被发现。 这些病害当中…  相似文献   
2.
<正> 葡萄病毒病是葡萄上的重要病害,其发生范围遍及世界各地,凡有葡萄栽培的地区,都有病毒病发生。这类病害可造成树体衰弱甚至死亡,果实产量与品质明显下降,经济损失严重。早在50年以前,国外已经致力于葡萄病毒病的研究,并已取得很大成效。葡萄病毒病及类似病害种类很多,仅据已有资料统计可达40余种,其中有的病害已分离提纯了病原,有的至今尚未搞清。就发生范围与为害程度而言,主要有四种,即扇叶退化症、卷叶病、栓皮病和茎痘病,其他的病害则较为次要或仅在局部地区发生。  相似文献   
3.
<正> 葡萄保加利亚隐潜病毒(Grapevine Bulgarian Latent Virus GBLV),是侵染葡萄的一种病毒。它侵染美洲葡萄(Vitis labrusca)一品种“Concord”可导致萌芽推迟、枝条生长异常、叶变浅绿及果穗松散。侵染欧亚种葡萄(V.vinifera)品种或杂交种,多数仅表现症状隐潜特性,这也就是“隐潜病毒”名称的来源。GBLV在世界上分布范围较小,就目前资料来看,仅在保加利亚、美国纽约洲、匈亚利、南斯拉夫以及葡萄牙存在。意大利学者Martelli,G.P.等人首次由没有症状表现的欧亚种葡萄“Rcatelli”中分离到这种病毒并进行了描述。1980年Martelli等人做了GBLV侵染自然寄主——葡萄与人工接种寄主植物超微结构的观察;1983年Gallitelli等人研究了GBLV一株系的  相似文献   
4.
目前使用的扇叶病毒(GFLV)检测方法包括:接种昆诺藜与千日红、嫁接接种砂地葡萄(Vitis rupestris Scheele)的St.George 品种、免疫双扩散,抗体致敏乳胶试验、免疫电镜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LISA)方法由于无需特殊设备,从而得到最广泛应用。在植株体内,GFLV 的含量随季节而变化。在某些时期,含量很低,即使用ELISA,也无法测出其中的 GFLV。茎尖  相似文献   
5.
孟保中  沈淑琳 《植物检疫》1991,5(3):170-171
为了研究葡萄病毒的检验技术,进行了匈引“葡萄保加利亚潜隐病毒”毒株的寄主范围、提纯和 dsRNA 的研究。人工接种28种或品种的植物,可以局部侵染14种或品种的植物,其中番杏是新报道的寄主。病毒繁殖在昆诺阿藜上,用磷酸缓冲液抽提,PEG 6000沉淀,超离心得粗提纯液为免疫抗原,提纯得率为45mg/1000g病叶,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昆诺阿藜病叶中有2条 dsRNA 的带谱。  相似文献   
6.
在综合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广义盘多毛孢属的分类历史,评述了以Guba及Steyaert为代表的两大分类体系。认为Guba建立在广义属概念上的分类体系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Steyaert虽然对旧的分类做了具有进步意义的改动,但不尽完善之处依然存在。通过综合有性──无性二态联系,分生孢子壁与隔膜用微结构,分生孢子形态学等各方面的证据,支持将(PestalotiadeNot.s.1.)分裂为3个属的观点,即限制Pestalotia为仅包括模式种的单种属,而把原归该属的其他种分归于Pestalotiopsis与Truncatella。此外,对Monochaetia与Seiridium的分类问题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正> 迄今为止,已见报道的葡萄病毒(病害)达40余种,有些已明确病原,有些则尚未搞清,有些病害公布广,经济为害严重,有些则地区性严重发生或为害较小。下面从病原学、传染方式及分布等方面对这类病害做一简述。一、病原已知的病毒病1.葡萄扇叶病(Grapevine fanleaf disease):是最严重的葡萄病毒病之一,世界分布。Rozier(1800)首次报道,Hewitt(1950)确认它为病毒病,1956年分离成功,病原为葡萄扇叶病毒(GFLV)。属线虫传多面体病毒组(Nepoviruses)。摩擦接种传染多种草本植物。Xiphinema index为主要传毒线虫,有人报道X.vuittenezi,X.italiae也可传毒;花粉传毒。侵染所有欧亚品种,引入欧洲的北美种群许多品种及其杂交种和亚洲的观赏葡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