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福美双在蔬菜及土壤中的残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衍生化原理,建立了用来测定黄瓜、番茄及土壤中福美双的高效液相色谱残留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在黄瓜、番茄和土壤中福美双的添加浓度在0.05~2.0mg·kg-1范围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4.3%~93.9%、85.7%~102.0%和83.5%~101.8%,变异系数分别为0.7%~6.3%、1.8%~4.5%和1.6%~5.3%,均在农药残留测定所允许的范围内。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LOD)为0.02mg·kg-1,最低检测浓度(LOQ)为0.05mg·kg-1。  相似文献   
2.
粘虫产卵底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分别以报纸条、聚丙烯绳和谷草把作为产卵底物来研究粘虫的产卵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粘虫在谷草把和聚丙烯绳上的产卵量均显著高于在报纸条上的产卵量,聚丙烯绳与谷草把上的产卵量相当,聚丙烯绳可以作为一种新的产卵底物用于粘虫的室内饲养。  相似文献   
3.
以转Cry1Ia基因抗虫大豆株系KE1为试验材料,分析其遗传稳定性及鳞翅目靶标害虫抗性,计算实验室内和田间环境下,甜菜夜蛾、斜纹夜蛾、黏虫和大豆食心虫叶面积损失率、幼虫平均校正死亡率、平均体重抑制百分率和虫食率.结果表明,KE1株系中目的基因Cry1Ia和标记基因Bar在T3~T5代中连续三代稳定遗传.KE1对靶标害虫斜纹夜蛾(S.litura)、甜菜夜蛾(S.exigua)、粘虫(M.separata)和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umura)等鳞翅目表现抗虫,对照植株垦农18表现感虫,说明在垦农18中Cry1Ia基因表达可提高受体垦农18对鳞翅目害虫抗虫水平.  相似文献   
4.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测定了10个抗感大豆品种蚜虫取食处理叶片和茎的异黄酮含量。结果表明,蚜虫取食诱导抗虫品种叶片大豆苷、染料木苷和异黄酮总含量增加,而感蚜品种异黄酮含量无明显变化。相关分析表明,大豆品种受害程度与叶片大豆苷、染料木苷和异黄酮总含量呈负相关。但茎的异黄酮含量与大豆品种的抗蚜性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旱基因转入大豆,培育高抗旱大豆品种,可提高大豆总产量.抗旱转基因大豆KD1是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来源于小麦TaDREB3a基因导入大豆受体品种垦农18中获得的转基因大豆材料.利用PCR方法,对转基因大豆KD1连续3代(T2~T4代)转基因大豆进行特异性PCR检测验证.结果表明,TaDREB3a和bar基因在KD1后代中稳定遗传.进一步对外源基因作表达分析,连续3代(T2~T4)qRT-PCR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TaDREB3a和标记基因bar在转基因大豆叶、茎、根和籽粒中均表达且稳定遗传,且TaDREB3a基因在叶片和根中表达水平较高.Western blot结果表明,TaDREB3a和bar基因翻译的外源蛋白在转基因材料后代中稳定表达.对连续2代转基因材料抗旱性分析表明,KD1在芽期具有较强抗旱性,且其抗旱性状显著高于对照且稳定遗传.对转基因大豆KD1作靶标及非靶标除草剂抗性及耐性分析得知,外源基因bar在转基因大豆中稳定表达且在受体垦农18中表达TaDREB3a基因未改变非靶标除草剂抗性.  相似文献   
6.
蚜虫取食和机械损伤对大豆真叶中异黄酮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测定大豆真叶异黄酮含量的变化,探讨大豆蚜虫取食和机械损伤与大豆真叶异黄酮含量之间的化学诱导关系。结果表明:蚜虫取食诱导的异黄酮合成反应速度较快,而机械损伤处理诱导的异黄酮合成反应速度相对较慢;蚜虫取食引起大豆真叶内大豆黄素和染料木素苷元含量的同时增加,而机械损伤处理提高黄豆黄素苷元含量却降低了大豆黄素苷元含量;蚜虫取食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异黄酮含量的增加,而机械损伤处理只能在短时间内引起异黄酮含量的变化。因此,蚜虫取食和机械损伤处理所诱导的异黄酮含量变化的规律不同,蚜虫取食和机械损伤所诱导的大豆抗性不是完全对等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大豆7S球蛋白(α+β)-亚基双缺失特性是否是由于α-与β-亚基基因的缺失或变异引起的。【方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和α-与β-亚基基因的PCR扩增、克隆、测序和序列比较。【结果】该种质α-亚基基因特异性引物的PCR扩增结果与对照基本一致,β-亚基基因的则与对照不同。α-亚基基因扩增片段与对照的同源性较高,为90.9%, 二者的区别主要存在于扩增片段的5′-端;β-亚基基因间的同源性较低,仅为53.1%。另外,在该材料β-亚基基因扩增片段的两端,检测到一对短的反向重复序列。【结论】该种质α-与β-亚基同时缺失的特性不是由α-与β-亚基基因的缺失引起的;α-与β-亚基基因的扩增序列与对照存在一定的差异,基因序列间的差异是否为导致α-与β-亚基缺失的直接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确认。  相似文献   
8.
两种形式的硒对奶牛红细胞内几种抗氧化酶活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实验通过在缺硒地区奶牛血中不同形态有机硒 (C6H12 N2 O4Se2 )及无机硒 (Na2 SeO3 )测定红细胞内几种抗氧化酶的活力变化来说明有机硒与无机硒的不同生物学效应。实验表明 ,有机硒与无机硒均可使红细胞内抗氧化酶酶活有所改变 ,其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与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差异性显著 (P <0 .0 5 ) ,且有机硒的生物学效应明显高于无机硒  相似文献   
9.
大豆食心虫28SrDNA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克隆并分析鳞翅目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umurav)28S 核糖体 RNA 基因(28SrDNA)全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大豆食心虫28SrDNA与其他鳞翅目昆虫的28SrDNA同源性较高.利用荧光定量PCR对28SrDNA在大豆食心虫不同生育时期和幼虫不同组织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8SrDNA基因在成虫期表达量最高,卵中表达量最低;在幼虫脂肪体和睾丸的表达量最高,中肠和卵巢的表达量最低.为进一步干扰大豆食心虫28SrDNA基因表达,将28SrDNA序列片段亚克隆到RNAi载体L4440中,经PCR和酶切鉴定证明,成功构建表达大豆食心虫28SrDNA dsRNA的RNAi载体L4440-28SrDNA  相似文献   
10.
将抗逆基因ThIPK2转入东农50,得到稳定遗传株系,将T4代株系种子正常播种,将转基因植株与对照东农50的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主茎荚数、分枝荚数、单株粒数等性状进行比较,研究ThIPK2基因对大豆农艺性状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条件下,转基因株系和对照植株相比,生育期并没有改变,而株高、主茎荚数、分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