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土著微生物-玉米对Cr污染的联合修复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从铬矿渣堆放区土壤分离到的土著微生物为试验菌群,采用二苯碳酰二肼显色法,检测Cr(Ⅵ)浓度变化,筛选出4株对Cr(Ⅵ)的清除率大于50%的土著菌株,并设定为联合修复的微生物元素,与玉米幼苗作组合,对Cr进行微生物-植物联合清除试验。结果表明,在Cr浓度为100mg·L^-1的条件下,具有明显的降低培养液中Cr(Ⅵ)浓度的效果,实验条件下的清除率可达70%;在Cr浓度为100mg·L^-1的条件下,土著微生物的存在,还可以明显提高玉米种子萌发率,提高幅度高出对照10%以上。  相似文献   
2.
杀线虫真菌Sr18发酵液对松材线虫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r18真菌是一株自主分离获得的具有广谱杀线虫活性的生防菌。为探明该菌的杀线虫作用机理,以松材线虫为靶标,借助场发射高分辨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对1/2浓度的Sr18发酵液小分子活性组分处理后的线虫及未处理的正常线虫进行了超微观察。高分辨率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小分子物质对松材线虫头部、体壁和尾部均有损伤,并观察到内容物外溢的现象。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线虫表皮和体腔分离,细胞核受损严重,形状不规则,粗面内质网核糖体聚集,线粒体空泡样变,肌纤维受损。这些现象从形态结构角度证实了该发酵液小分子活性成分对线虫的损伤是整体性的毒杀作用,排除了表面触杀的机制。这为进一步揭示Sr18的杀线虫机理以及线虫生防制剂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在铬污染土壤中的分布及铬累积菌株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场采集土样及室内培养测定,对铬矿渣堆放区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的数量分布随污染程度的降低而上升,距离中心污染区越远,微生物CFU的数量就越多;地下样品的CFU数量明显低于表土CFU数量,显示铬污染向地下迁移的趋势。从污染土壤中分离到的抗铬微生物,主要为细菌和霉菌。细菌多为革兰氏阳性菌,且以芽孢菌为主。其中有4株细菌抗总铬能力可达1000mg·L^-1并显示出一定的降铬趋势,在100mg·L^-1实验条件下,采用二苯碳酰二肼显色法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低于无菌空白对照50%以上。  相似文献   
4.
随着水资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对污水灌溉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污水中的氮既是主要营养元素,同时也是重要的污染物质,其运移的机理、影响因素等问题,已成为研究的重点。概述了氮素转化和运移的方式及影响因素、运移规律和模型的研究进展,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水资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对污水灌溉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污水中的氮既是主要营养元素,同时也是重要的污染物质,其运移的机理、影响因素等问题,已成为研究的重点。概述了氮素转化和运移的方式及影响因素、运移规律和模型的研究进展,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发酵生产香菇、金针菇菌丝体早已有报道,但培养基配方复杂,多用蚕蛹粉、麦芽汁、蛋白胨、酵母膏等一些特殊物质,取材不便,成本高。笔者采用以玉米浆、葡萄糖、土豆为主料,不但成本大幅度降低,而且工艺简便。目前,关于从菌丝提取的方法与子实体提取的方法基本相同,一般采用热水浸提醇析或离心等方法。在采用热水浸提前,笔者考虑到菌丝和发酵液两方面的充分利用,先将菌丝体连同发酵液一并进胶体磨研磨,目的是使其提取地更充分。  相似文献   
7.
海洋来源的枝顶孢霉(Acremnium,BH0531)是一株以松材线虫为靶标筛选出的杀线虫真菌。氮源的化合态和种类对该菌株的生长以及代谢产物的活性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氮源对菌体生长量的影响差异显著,有机氮优于无机氮;代谢物的杀线虫活性则表现为无机氮优于有机氮,其中以Na NO3为氮源的发酵液对松材线虫的杀线率以及NH4Cl为氮源的发酵液对根结线虫的杀线率分别高达95.67%和96.60%,均高于有机氮源中最高的蛋白胨。根结线虫对各种无机氮源发酵液的敏感性普遍高于松材线虫。此外,经高温处理的代谢物仍观察到较强的杀线虫活性,显示出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根结线虫胁迫下丝状真菌Sr18代谢产物对黄瓜的作用机理,采用温室盆栽及人工接种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Sr18代谢产物对南方根结线虫胁迫下黄瓜叶片保护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线虫侵染黄瓜根部以后,黄瓜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减弱,PPO和PAL浓度降低。施加不同浓度的Sr18代谢产物,能够使线虫胁迫下的黄瓜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增强,使PPO和PAL的含量增加,说明Sr18代谢产物能够提高黄瓜的保护酶活性与含量,增强黄瓜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  相似文献   
9.
李爽  孟凡欢  刘丹  冯欣  孟庆恒  孙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7):3853-3855,3862
[目的]筛选产纤维素酶渤海丝状真菌ZDTJ097-1-(7),并对其产酶条件和活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从渤海湾水域获得的25株丝状真菌中,通过刚果红鉴别法和纤维素酶活性的比较,筛选出1株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并在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氮源、培养温度、初始pH值、通气量和接种量等因素,以及不同的反应温度和pH值,以酶的活性为检测指标,探究不同培养条件及反应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菌种ZDTJ097-1-(7)在以CMC-Na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可诱导活性较强的滤纸酶、CMC酶和β-葡萄糖苷酶,且在0.5%CMC-Na、0.2%NH4NO3、pH 6.0、25℃条件下,产酶能力最强。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pH值为6.0。[结论]为该菌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