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RT-PCR技术克隆大豆紫色酸性磷酸酶(Purple acid phosphatase,PAP)基因,并对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植物磷高效转基因育种及分子机制解析提供候选基因。结果表明:从低磷处理14d的‘中黄15’cDNA中克隆获得一条开放阅读框1 395bp的基因,经保守域分析发现该基因属于紫色酸性磷酸酶类,命名为GmPAP14(GenBank No.JN967626)。对基因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GmPAP14编码1条含有464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链,分子量约53.1kD,理论等电点6.14,且含有紫色酸性磷酸酶所特有的5个保守基序和7个金属离子结合位点。进一步分析发现GmPAP14具有跨膜结构与信号肽,定位于质膜或分泌到胞外。经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GmPAP14与苜蓿MtPAP1及大豆GmPAP1具有同源性,预测可能与植物磷素高效吸收利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宁英达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335-5338
[目的]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3414试验方案,安排田间试验。应用养分丰缺指标法和线性分析,确定土壤供肥量和肥料利用率。[结果]地膜花生试验地块土壤供氮量、供磷量、供钾量分别为156、51、72 kg/hm2,土壤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62.5%、30.7%和24.3%。裸地花生试验地块土壤供氮量、供磷量、供钾量分别为99、31、47 kg/hm2,土壤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率为53.8%、22.6%和20.3%。[结论]地膜花生产量比裸地花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