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正>1选地选择水源排灌方便、生态环境好、无污染、土壤质地中等以上、未连作瓜类和棉花、阳光充足的大棚为西瓜生产地。棚体长60~70 m、宽7~8 m为宜,顶以无滴膜覆盖并采用棉被覆盖为好。2整地施基肥和做畦1月10日浇一水,1月15日深翻一遍,深度30 cm左右,以满足西瓜主根充分伸展和土壤墒情的需要。结合耕翻施基肥做畦,每座棚施腐熟优质有机肥3 t、油渣50 kg、二铵30 kg、硫  相似文献   
2.
利用诱雌虫和雄虫的新型性诱剂,调查苹果园苹果蠹蛾和梨园苹果蠹蛾的消长动态并为苹果蠹蛾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分行取样法,诱捕器固定挂置在梨和苹果树约1.5 m高处。每种处理重复5次,诱捕器顺行依次排列,间隔3株数,共挂置7行,每行之间间隔2行树,共有75个诱捕器试验装置。20 d更换黏板,取回黏板在室内计数,通过观察成虫颜色、后翅反面有无黑板、翻看尾部生殖器结构分辨雌、雄蛾,分别计数统计。结果表明,在阿克苏阿瓦提县苹果蠹蛾1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3月下旬、4月上旬开始羽化,4月下旬达到高峰期。第1代5月中、下旬达到羽化高峰期。第2代7月中旬达到羽化高峰期,第3代8月中旬达到羽化高峰期期。第4代9月中旬达到羽化小高峰期。梨园苹果蠹蛾比苹果园苹果蠹蛾早1个月左右达到羽化高峰期。越冬代和第1、第2代苹果蠹蛾对梨树的危害较大,从第3代开始对苹果的危害较严重,到第4代时梨园的苹果蠹蛾成虫数量比苹果园的明显多,因此梨园是防治苹果蠹蛾的最适场所。  相似文献   
3.
[目的]摸清和田县果农间作模式下核桃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类及种群动态.[方法]生长季节,在间作核桃园采用定点定期的系统调查方法.[结果]和田县间作核桃害虫7种,主要包括核桃黑斑蚜[Chromaphis juglandicola(Kaltenbach)]、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枣球蜡蚧[Eulecanium gigantean (Shinji)]、皱大球蚧(Eulecanium kuwanai);天敌种类24种,主要包括食蚜绒螨(Allothrombium sp.)、普通草蛉[Chrysoperla carnea(Stephens,1836)]、叶色草蛉(Chrysopa phyllochroma Wesmael)、丽草蛉(Chrysopa Formosa Brauer)、菱斑巧瓢虫(Oenopia conglobataL.)、十一星瓢虫(Coccinella undecimpunctata Linnaeus)、孪斑瓢虫(Chilocorus geminus)和蜘蛛类(Araneida).核桃黑斑蚜、春尺蠖、介壳虫(枣球蜡蚧和皱大球蚧)发生高峰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5月中旬、4月上旬至5月上旬.食蚜绒螨、草蛉和蜘蛛类发生高峰分别在6月中旬、5月下旬至6月下旬、6月下旬.[结论]初步摸清了和田县果农间作模式核桃主要害虫、天敌种类及其田间消长规律.  相似文献   
4.
和田地区枣树害虫及天敌消长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摸清和田地区红枣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类及种群动态.[方法]2010年4月1日-10月10日,在选取枣园亚系统的样地中,以对角线方式选择有代表性的枣树10株进行标记,采用定点定期的系统调查方法,每10 d调查一次.[结果]和田地区红枣主要害虫有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es Ehara、枣瘿蚊Dasirusura datifolia,枣球蜡蚧Eulecanium gigantean Shinji和堆粉蚧Nipaecoccus nipae Mask;主要天敌为叶色草蛉Chrysopa phyllochroma Wesmael、丽草蛉Chrysopa Formosa Brauer,菱斑巧瓢虫Oenopia conglobata L.、深点食螨瓢虫,whores punctillum Weise、十一星瓢虫Coccinella undecimpunctota Linnaeus、孪斑瓢虫Chllocorw geminus和蜘蛛类Araneida.枣瘿蚊、叶螨、枣球蜡蚧和堆粉蚧发生高峰分别在7月中旬、8月中旬、7月下旬.草蛉、深点食螨瓢虫和蜘蛛类发生高峰分别在5月下旬-6月下旬、10月上旬、6月下旬.[结论]初步摸清了和田地区枣树主要害虫、天敌种类及田间种群动态.  相似文献   
5.
利用性诱剂干扰交配或诱杀钻蛀性蛾类害虫是果园害虫生物防治的重要途径之一,研发既诱雄蛾也诱雌蛾的新型诱剂近年来颇受关注。本研究在苹果蠹蛾性信息素基础上,加入寄主植物挥发物--梨酯、苯乙酮、香叶醇、冬青油和苯乙醇等制成若干配方,在南疆两地(库尔勒与阿克苏地区)梨园中于蛾类害虫发生的早期和中期进行诱捕试验。对苹果蠹蛾诱集结果表明,虽然与仅含性信息素配方相比,添加植物挥发物的配方可诱集到雌蛾,但诱集虫量较少。对梨小食心虫的诱集结果表明,在库尔勒,大部分配方诱到的虫量多于商品诱剂(对照),其中,在性信息素中添加少量植物挥发性物质的配方诱集的虫量总体较多;在阿克苏,所有配方诱集的虫量均多于对照,在性信息素中是否添加植物挥发物质对诱集效果总体上没有影响。对优斑螟的诱集结果表明,仅含2种性信息素物质的配方诱集的虫量最大,与加入少量梨脂的配方接近。果园诱集试验结果说明,在苹果蠹蛾性信息素中添加梨脂等多种寄主植物挥发物的供试配方诱集雌蛾效果不理想,但对多种混合发生的夜蛾害虫雄性具有较好诱集效果。  相似文献   
6.
农业结构调整后,为了寻求新的增长点,笔者2002年在本区墨玉县萨依瓦克乡进行了甜瓜育苗移栽及相关栽培技术的研究,现将有关经验及存在的问题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处理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幼虫,使用过冷却仪测定过冷却点,分析该菌株对参试幼虫耐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5龄非滞育幼虫抗寒能力比其他龄期非滞育幼虫强。亚洲玉米螟滞育5龄幼虫抗寒能力比非滞育5龄幼虫强。使用丁香假单胞菌处理亚洲玉米螟5龄非滞育和滞育幼虫,24 h后非滞育幼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分别提高了5.14和2.83℃。5龄滞育幼虫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分别提高了11.25和4.65℃。丁香假单胞菌菌悬液(浓度为8×108 cfu/m L)对亚洲玉米螟具有较好的杀虫效果,非滞育5龄幼虫在(15±1)℃条件下处理24 h后平均死亡率39.1%。  相似文献   
8.
设施大棚西瓜早春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示范种植,在常规栽培技术基础上,总结出了早春西瓜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地、选用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早、中熟品种,整地施基肥和作畦、育苗、定植、植株调整、采收一系列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9.
以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悬浮液处理不同龄期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幼虫,测定该菌ATCC19304株对棉铃虫幼虫发育历期及低温生存率,分析丁香假单胞菌对棉铃虫幼虫的致病性及其抗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经丁香假单胞菌悬浮液处理2龄、3龄、4龄、5龄期棉铃虫幼虫,可使其幼虫期分别延长2.04、2.44、2.10和0.87 d,蛹历期分别延长了5.60、6.36、5.01、3.60 d,蛹重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减少了41.8、46.8、34.0、14.6 mg,蛹的过冷却点分别提高了7.93、6.91、6.52、4.95℃,冰点分别提高了4.42、4.36、3.71、3.21℃,幼虫生存率降低约18%,化蛹率降低约20%,最终导致该虫在-15、-20℃的低温生存时间分别缩短了96.0、5.1 h。丁香假单胞菌ATCC19304株有抑制棉铃虫生长发育的作用,同时降低其抗寒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植保无人机技术参数与棉叶螨田间防治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药剂采用12%阿维·乙螨唑悬浮剂在作业高度2.0 m和作业速度6 m/s作业条件下,离心式喷头7 500 rpm的防治效果优于扇形压力式喷头ST-110-03,离心式喷头7 500 rpm不加增效剂的防治效果优于加增效剂。药后7 d,常规喷头棉叶螨防效达到8.12%,ST-110-03扇形压力式喷头棉叶螨防效达到70.81%,离心式喷头7 500 rpm棉田棉叶螨防效达到92.9%,防治效果较常规喷头和扇形压力式喷头ST-110-03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