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通过采用虫情测报灯和田间虫情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4-2016年芒市地区稻飞虱种类组成、数量及田间发生危害情况进行调查,该地区白背飞虱的发生早于褐飞虱,白背飞虱于3月初始见,褐飞虱始见期为3-4月,7月2种飞虱混合发生,终见期2种飞虱最晚均为11月底,通过总结分析稻飞虱的发生危害特点及规律,提出了预测预报、农业防治、绿色防控与化学防治的综合措施,为该地区稻飞虱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试验选用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和1%苦参·印楝素乳油作为试验药剂,采用单喷头喷雾和连杆多喷头喷雾对草地贪夜蛾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药后3 d、7 d的防效均在90%以上,药后14 d防效仍接近90%,见效快,防效高;1%苦参·印楝素乳油药后3 d防效为50%左右,药后7 d防效为80%左右,药后14 d防效达到90%以上。说明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速效性强,持续性好;1%苦参·印楝素乳油速效性较差,但持续期长。相同药物运用单喷头和连杆多喷头喷雾2种施药方式,防效无显著性差异,但连杆多喷头较单喷头喷雾施药时间节省24.88%,节约水量和药量48.05%。在大田防治中,2种药剂可交替使用,施药方式建议选择连杆多喷头喷雾。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芒市的主要粮食作物,鲜食玉米是芒市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以农药减量示范项目为引领,芒市玉米病虫害防治逐渐形成了从栽培品种选择到收获的全程病虫害防控农药减量绿色技术模式:健康栽培+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纳米农药+高效药械,通过开展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实现减少化学农药和农户增收的良好效益。  相似文献   
4.
田间调查表明,2019年1月草地贪夜蛾入侵云南省后,在德宏州4县市冬季甜玉米上均有发生为害,世代重叠严重。5月份以前主要为害冬季甜玉米,平均被害株率和百株虫量分别为4.55%和5.72头。成虫喜产卵于玉米心叶上部正面,1~6龄幼虫可取食为害玉米的生长点、叶片、雄穗和果穗。其中1~3龄幼虫具有聚集为害习性和趋嫩性,常取食幼嫩的心叶叶肉,4~6龄幼虫常啃食叶片和雄穗,咬断生长点,在心叶期和抽雄期形成典型被害状。心叶期和抽雄期玉米被害株率较高,且抽雄期被害株率显著高于苗期和灌浆期。  相似文献   
5.
云南草地贪夜蛾冬春季虫源分布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是我国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主要降落区、周年繁殖区和北迁南回的重要通道。本研究基于室内生物学测定和全省气象数据, 并通过田间实地调查, 对冬春季虫源分布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全省129个县/区/市中有45个县/区/市为草地贪夜蛾的周年繁殖适宜区, 有64个县/区/市为幼虫冬春季发生区。周年繁殖适宜区和幼虫冬春季发生区主要分布在25°N以南的西部、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区大部区域, 以及西部怒江和北部金沙江沿岸部分地区。2)云南东西部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程度和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 具有典型的区域特点:西部至南部普遍发生, 种群数量高, 为害严重, 有虫田率超过90%, 平均受害株率为30%~59%, 平均百株虫量为20~47头; 东南局部区域发生轻, 平均被害株率13.01%, 百株虫量12头; 中部及以北地区除河谷热区外, 冬春季未见有草地贪夜蛾为害。调查结果与虫源分布区预测结果重合度较高。3)玉米种植分布和生育期对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有直接影响, 同时, 用药水平及种植模式与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程度关系密切。研究结果对草地贪夜蛾种群监测与预警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