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2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辽宁省近岸海洋环境质量状况与趋势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伦  周遵春  王年斌  吴金浩  姜北 《水产科学》2007,26(11):613-618
根据2004—2006年辽宁省近岸海域的生物和沉积物质量监测,对该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和趋势作出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辽宁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呈逐年恶化的态势,尤其是重金属Pb和Cd残留量超标较严重,2006年生物体重金属Pb、As和沉积物As残留量超标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3龄仿刺参和幼参体腔液中皮质醇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检测方法。样品采用乙腈-0.2%甲酸溶液均质振荡、超声提取,用Captiva EMR-Lipid固相萃取柱净化,BEH C-18色谱柱分离,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方法的检出限为0.11μg/L,定量限为0.35μg/L,在空白样品中分别添加皮质醇质量浓度为20、40、100μg/L,其回收率均为77%~105%,该方法基质干扰小,准确,易操作,能够满足仿刺参体腔液中痕量皮质醇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黄渤海贝毒机理及产毒藻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贝类毒素即赤潮藻毒素,贝类通过滤食有毒微藻、细菌等,经过生物累积和放大转化为有机毒素,即贝毒[1]。海洋贝毒主要分为麻痹性贝毒、腹泻性贝毒、神经性贝毒、记忆缺失性贝毒、西加鱼毒素[2-5],此外还有部分溶血毒素。其中麻痹性贝毒是目前分布最广,对人类影响最为严重的一种贝类毒素[6-9]。  相似文献   
4.
为规范辽东湾浮游植物中文名、拉丁名写法,本文根据辽东湾历年监测资料整理了浮游植物名录,并与最新的数据库及专业浮游植物图谱、专著进行了校对,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眼子菜茎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体系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眼子菜的药用开发提供种质资源和技术支撑,以眼子菜茎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6-糠基氨基嘌呤(KT)、萘乙酸(NAA)、6-苄基氨基嘌呤(6-BA)、吲哚丁酸(IBA)、无机盐和糖对眼子菜茎段出芽数、叶片数、根状茎节数及生根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眼子菜芽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KT 0.05mg/L+NAA 0.1mg/L,该条件下的出芽数为10个,大部分形成不定芽,诱导能力很好;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mg/L+NAA 0.05mg/L,其出芽数、叶片数和根状茎数分别为5.3个、9张和8.3节;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5mg/L+无菌水,其出芽数、叶片数、根状茎节数和生根数分别为5.7个、15.0张、8.7节和13.7根;组培苗在模拟水团环境中的移栽存活率为98%。  相似文献   
6.
董颖  周遵春  宋伦  阎有利 《水产科学》2008,27(3):135-138
通过4对引物组合对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群体,俄罗斯的日本绒螯蟹群体及其杂交F1代(辽河蟹♀×俄罗斯蟹♂)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AFLP分析。结果表明,4对引物共扩增出233条带(100bp~1000 bp),其中辽河群体多态条带184条,多态位点比例78.97%;俄罗斯群体177条多态带,多态位点比例75.97%;杂交群体182条多态带,多态位点比例78.11%。3个群体的群体内遗传相似度分别为0.7074±0.0469,0.7171±0.0475,0.7406±0.0449,香农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85±0.128,0.194±0.119,0.176±0.138。变异来源有79.13%来自群体内,20.87%来自群体间。  相似文献   
7.
在海带夹苗放养时,分别用150×10-6,200×10-6,250×10-6甲壳素浸苗2h,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海带的产量,增加藻体内甘露醇、褐藻酸、碘、可溶性糖、蛋白质、核酸等含量,并可提前收获10~15d.以200×10-6甲壳素处理2h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工程作业日趋频繁,围填海、桥桩钻孔、疏浚、炸礁、爆破挤淤、管道排放和陆域吹填等作业环节产生的悬浮物,在重力、波浪、潮流、风力等因素作用下扩散、运动,对水质环境和海洋生物产生不良影响。Smith等  相似文献   
9.
褐潮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继甲藻赤潮、浒苔绿潮的暴发后,2011年中国又一种新的海洋灾害——褐潮(brown tide)被首次确认,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南非之后第三个出现褐潮的国家。褐潮对我国沿海养殖业、渔业资源、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构成了重大的危害和威胁,严重影响了沿海经济。因此加强与褐潮相关的生态学与海洋学研究,探索褐潮的发生机制,并建立监测网络,进行褐潮预警预报,对减少褐潮的危害,保障我国沿海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应对近岸海域褐潮频发及贝类养殖密度过大而导致的饵料微藻丰度不足的现象,以小球藻Chlorella与螺旋藻Spirulina混合藻粉、海藻酸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为原料制作成规格适中、黏性适宜的饵料微藻缓释饼,并开展了饵料微藻缓释饼对青蛤Cyclina sinensis养殖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的饵料微藻缓释饼在青蛤池塘中可缓释15 d左右,相比于未使用饵料微藻缓释饼的对照组,试验组青蛤养殖池塘水体中以原甲藻Prorocentrum sp.、鼓藻Cosmarium sp.、隐藻Cryptomonas sp.和纤维藻Ankistrodesmus sp.为主的浮游植物优势种密度显著增加(P0.05),浮游植物生物最高达到15.0 mg/L;试验组水体NH_3-N含量前期(1~6 d)下降趋势明显,由0.99 mg/L下降至0.68 mg/L,后又小幅上升,对照组则变化不大;试验组间NO_3~--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NO_2~--N和TP含量则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青蛤存活率、壳长、湿体质量均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本研究中制备的饵料微藻缓释饼具有较高的生态安全性,可用于海水贝类养殖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