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 本研究基于气候室模拟温度日变化特征,旨在探讨氮素对高温、干旱及复合胁迫下冬小麦地上干物质重、氮积累与分配、氮代谢相关酶活性、蛋白质含量、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 基于人工气候室开展冬小麦盆栽试验,以小偃2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裂区随机完全区组设计,以2个温度处理(高温:H;适宜温度:S)为主区,以2个水分水平(干旱:D;充分供水:F)为裂区,3个施氮水平(低氮:N1;中氮:N2;高氮:N3)为裂-裂区,研究冬小麦生长生理特性、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对高温干旱胁迫及各施氮量的响应特征。【结果】 高温、干旱及复合胁迫导致地上总干物质重(ADW)和氮积累量(ANA)降低。在成熟期,高温干旱复合胁迫(HD)和干旱胁迫(SD)下N3处理ANA分别较N1处理增加7.26%和6.82%。高温、干旱及复合胁迫提高小麦花前氮素对籽粒贡献率(NRR),HD胁迫各施氮处理NRR均值较对照(SF)增加达38.21%,施氮量的增加扩大这种增加效应。高温、干旱及复合胁迫导致成熟期穗氮分配率降低,特别是复合胁迫。暴露于高温、干旱及复合胁迫下籽粒蛋白质产量(PY)降低,干旱胁迫(7.37%)各施氮处理PY均值较高温胁迫(3.94%)降低更多,无论单一或复合胁迫下籽粒PY均在N2处理下显著增加。此外,单一的干旱和高温胁迫下降低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在N2处理下显著增加,复合胁迫N1处理NR和GS活性分别较N3处理提高23.81%和23.07%。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各施氮处理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值的降幅均高于高温胁迫,N2处理对高温和干旱胁迫下这些参数存在明显正向调控,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g)和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WUEb)在N2处理下得到明显改善。充分供水+N2处理籽粒(NUEg)分别较低干旱和复合胁迫N3处理提高19.09%和19.44%,表明在水分充足条件下中氮能有效地缓解干旱和高温胁迫下籽粒氮利用效率的降低。NUEg和NUEb的提高可能归因于合理氮肥调控下增加的GS和NR活性。主成分分析表明胁迫条件下小麦千粒重和ADW与产量的关系更紧密。【结论】 高温和干旱胁迫的综合效应比单一胁迫对小麦危害更大。在单一高温和干旱胁迫下,适量增加氮输入能增加氮代谢酶活性并维持更高氮代谢能力,提高籽粒氮积累量及蛋白质产量,将更有利于提高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然而在花后遭遇高温干旱复合胁迫时,相比低施氮量,增加施氮对小麦产量形成及水氮的吸收利用均产生一定抑制作用,应适当减少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气候变化条件下冀西北半干旱区玉米水分盈亏情况,本文基于1991-2020年气象数据,分析玉米需水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变化特征,通过水分盈亏指数(CWSDI)研究玉米生育期内各月份的水分供应情况。结果表明:玉米全生育期多年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随着年际的变化不断降低,平均温度则呈上升趋势,其中日照时数变化尤为显著。生育期内玉米需水量呈先增后减的抛物线趋势,需水量与日照时数和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多年降雨量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仅存在一个突变点,未出现“反复震荡”变化趋势。玉米全生育期不同月份有发生干旱的可能性,其中7~8月份正值灌浆期,应及时监测玉米水分情况,防止水分亏缺造成减产。本研究以期为冀西北半干旱区玉米科学灌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关中西部半湿润地区葡萄水分盈亏情况,本文通过Mann-Kendall趋势检验、滑动t检验及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1990—2019年间葡萄需水量年际变化特征,通过水分盈亏指数(CWSDI)分析各月份及全生育期水分供应情况,以期为关中地区葡萄科学灌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葡萄全生育期需水量在2015年发生突变后呈显著上升趋势,需水量变化的第一主周期为15 a。葡萄生育期内需水量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各水文年型需水量差异在果实膨大期达到最大。不同水文年型均有发生干旱的可能性,其中葡萄6月份正值果实膨大期,但CWSDI呈降低趋势,应及时监测葡萄水分情况,防止水分亏缺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