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5篇
  2篇
综合类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滴灌灌水量对复播油葵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通过大田滴灌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复播油葵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在灌水次数相同的情况下,设置了4个灌水处理,灌水定额分别为30、37.5、45、60mm。试验结果表明,复播油葵全生育期耗水量,开花期>现蕾期>苗期>灌浆期>成熟期;回归分析初步得出,滴灌油葵适宜的灌溉定额范围为285.19~287.67mm。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黄河泥沙对盐碱地进行改良试验,分析不同黄河泥沙施用量和不同灌水量水平对玉米株高、叶面积、干物质量和产量的影响,探讨适宜的泥沙施用量和灌水量。结果表明:玉米的生长和产量都随着泥沙施用量和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泥沙施用量均大于灌水量对其的影响。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产量均在在泥沙施用量为6cm,灌水量为150mm处理最大,干物质积累量在成熟期最大为20460kg/hm2;夏玉米产量最大为11220kg/hm2。  相似文献   
3.
农田排水沟渠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研究的深入,农田排水沟渠的生态环境效应逐渐得到大家的关注。该文从水文效应、生物效应和去污效应等方面归纳了目前国内外农田排水沟渠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农田排水沟渠与农田地下水位、生物多样性和去除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机制,同时简要介绍了沟渠模型和管理方面的研究,结合目前研究状况,提出今后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期为农田排水沟渠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新疆干旱区盐碱地无膜覆盖滴灌对春小麦的生长及产量影响,通过测坑试验设置了315、3 600、405、450 mm四个灌溉定额处理.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株高与灌溉定额呈正相关,灌溉定额450 mm时株高最高;地上部分干生物量随灌水处理的不同差异不明显,全生育期内呈抛物线型变化,出苗后70 d地上部分干生物量达到最大值;产量在360 mm和450 mm灌溉定额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他处理差异不明显,360mm灌溉定额处理获得产量最大值.盐碱地滴灌春小麦适宜灌溉定额为378mm.  相似文献   
5.
滴灌对北疆复播油葵耗水和生长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节水和增产是干旱区北疆农业发展的双重目标,采用滴灌与复播油葵种植相结合的方式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实现粮油增产的有效途径。该文以北疆复播油葵为研究对象,在石河子大学节水灌溉试验站标准农田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滴灌灌溉定额对油葵耗水、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效应,定量分析了灌溉定额、蒸发蒸腾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滴灌油葵的节水灌溉制度。结果表明,复播油葵现蕾期和开花期两个生育期的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比例超过57%,是油葵生长过程中的两个需水关键期,不同灌水定额对油葵株数、株高、叶面积指数和产量均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而采用中等灌溉量可以满足节水和增产的双重目标。滴灌复播油葵节水灌溉制度为:灌溉定额286mm,灌水6次,其中苗期和灌浆期灌水量均为47.67mm,现蕾期和开花期灌水量均为95.33mm。  相似文献   
6.
通过2011年滴灌复播青贮玉米小区试验,试验设置了165、210、255、300、345mm 5个水分处理,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下滴灌复播青贮玉米耗水规律及生长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内耗水强度呈现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趋势,拔节期和抽雄吐絮期的耗水强度分别达到7.00~16.99mm/d和4.37~7.81mm/d,拔节期和抽雄吐絮期为需水关键期;通过试验数据拟合认为滴灌复播青贮玉米灌水定额在313.6~417.61mm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形成的原因及改良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形成原因及危害,对水利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化学措施、生物措施等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盐碱地改良新技术的建议,以期为提高盐碱地利用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模拟排水沟渠静态实验为基础,以典型非点源溶质氨氮和硝氮为例,分析了不同运行期排水沟渠中氨氮和硝氮浓度的变化过程与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不同运行期排水沟渠对水体中氨氮、硝氮均具有较强的净化效应,并表现出“快速净化,波动平衡”的特点,其中氨氮浓度的下降速度快于硝氮,氨氮“波动平衡”的浓度范围(≤2 mg·L-1)低于硝氮(≤3 mg·L-1);实验初始阶段,运行期的不同对沟渠中氨氮和硝氮的净化速率有较大的影响,初始阶段的净化速率表现为:多年沟渠跃7 月龄沟渠跃1 月龄沟渠,除不同运行期非生态沟渠中硝氮的净化速率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阶段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运行期生态沟渠和非生态沟渠中氨氮浓度的变化过程,除 7 月龄沟渠的“波动平衡”阶段有显著性差异(P=0.03<0.05)外,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 硝氮浓度的变化过程,1 月龄和 7月龄沟渠在实验初期和“波动平衡”阶段均有显著性差异,多年沟渠的净化趋势相似,无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本实验初步证明了增长沟渠运行期能够增强沟渠对氮素的净化能力,这对进一步探究排水沟渠的发育过程和生态沟渠的合理化设计与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滴灌年限对土壤盐分分布及棉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新疆盐碱地的改良及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问题,定点监测了121团开荒应用膜下滴灌技术种植棉花从第2年到第4年连续3年的盐分变化,并与荒地盐分对比。结果表明:滴灌2年,各个土层土壤含盐量在生育期初与生育期末变化较小,积盐现象与荒地相比有所减轻;随着滴灌年限的增加,各个土层土壤含盐量均呈减少趋势;滴灌4年后各个土层土壤含盐量再分布比较明显,0~20cm土层及120~140cm土层含盐量最大,40~60cm与80~100cm土层土壤含盐量较小,棉花根系主要分布的40~60cm土层土壤含盐量最小;滴灌4年土壤含盐量基本满足种子出苗,平均成活率从6.9%,增加到94.5%,但是棉花平均株高、平均单株铃数及产量仅为正常棉花的66%、53%和57%,相对较低。对于滴灌4年后的盐碱地应继续加大水盐调控的力度。  相似文献   
10.
黄河泥沙施用量和灌水量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大田试验,探讨了不同泥沙施用量和灌水量与冬小麦的株高、分蘖数、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小麦的生长和产量都随着泥沙施用量和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泥沙施用量的影响均大于灌水量。泥沙施用量和灌水量在拔节期以后对冬小麦株高影响较大。6cm泥沙施用量、330 mm灌水量处理的叶面积指数、灌水量和产量最高,叶面积指数在抽穗期达到最大(6.89);干物质积累量在成熟期最大(13 620 kg/hm~2);冬小麦产量最为5 556.3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