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L-色氨酸对喜树愈伤组织中喜树碱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喜树碱是一种从天然植物喜树中分离的抗癌活性物质,通过细胞培养合成喜树碱是喜树碱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本试验利用喜树的顶芽、叶片、茎段为外植体,在B5培养基上(附加1.0 mg/l的NAA,0.5 mg/l的2,4-D和0.5 mg/l的KT)诱导喜树愈伤组织。同时考察L-色氨酸对喜树愈伤细胞培养中喜树碱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5培养基中添加0.001-0.002 mg/ml的L-色氨酸,对喜树愈伤细胞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对喜树愈伤细胞合成喜树碱的促进作用明显,喜树碱含量比未添加L-色氨酸培养的愈伤增加了3倍。  相似文献   
2.
不同来源硒对异育银鲫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异育银鲫为试验动物,研究不同来源的硒(蛋氨酸硒和纳米硒)对其生长性能、肌肉生化组成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分为3个处理,日粮中添加硒浓度分别为0 mg/kg(对照组)、0.5 mg/kg(蛋氨酸硒)和0.5 mg/kg(纳米硒),每个处理3个重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蛋氨酸硒和纳米硒均可显著提高异育银鲫的末重、相对增重率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但是蛋氨酸硒处理组和纳米硒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纳米硒处理组肌肉中硒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蛋氨酸硒处理组肌肉中硒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饵料中添加一定浓度的蛋氨酸硒和纳米硒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3.
在转CBF1基因烟草的后代中发现了花器官变异的植株,主要有花瓣裂瓣、花型变小、花丝变短花粉萌发率降低和育性降低等表型变化。采用TAIL-PCR方法,从花器官变异明显和不明显的植株中分别克隆到了各自的T-DNA插入区域的侧翼序列。将这些侧翼序列与GenBank database及pBI121质粒进行比对。结果表明表型差异明显的2个植株的T-DNA插入位点相同,属于一个转基因株系;且T-DNA插入区位于烟草基因组的非编码区。说明这些花型的变异并非由T-DNA在受体基因组中插入位点不同造成的,也不是由外源转基因对受体功能基因的破坏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RT-PCR从浙双758油菜(Brassica napus)种子的总RNA中扩增出黑芥子酶(EC3.2.1.147)MYR J基因,并克隆测序,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的登陆号为EF583560,其翻译的氨基酸序列与黑芥子酶(GenBank中的登陆号为Q00326)仅有一个氨基酸不同,同源性达到99%.克隆载体经Sal I酶解后将MYRI基因片段插入载体pGEX-4T-1中构建成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MYR1,并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中.其重组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在90 kD处有表达量很高的1条带.用0.02 mmol/L IPTG 20℃诱导2 h,得到可溶的GST-MYR1融合蛋白,用10 mg/mL芥子苷作底物,经过检测其比活力为0.003 1 U/mg.  相似文献   
5.
CBF1(C-repeat-binding factor1)基因来源于拟南芥的一个受低温调节的转录因子基因,能激活一系列其它低温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植物的抗冻能力(Jaglo-Ottosen et al.,1998)。在研究中发现转CBF1基因烟草后代的部分群体中出现了明显的表型变异,主要表现为花器官的变异。为了探明这些变异是否是因为外源基因在受体基因组中插入的位点不同而造成,本实验从转CBF1基因烟草的后代中筛选了2个花器官差异较大的植株。用TAIL-PCR方法从该2株转基因烟草中分别扩增出了T-DNA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  相似文献   
6.
植物乳杆菌ZJQ的鉴定及其细菌素的生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婴儿粪便中分离得到一株能产抑菌物质的乳酸菌菌株。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为一株革兰氏阳性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ZJQ)。胰蛋白酶和蛋白酶K等酶学试验分析证明该菌所产抑菌物质为细菌素,初步纯化表明,该细菌素经100℃处理后仍有80%抑菌活性,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可抑制藤黄微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具有较广的抑菌谱。  相似文献   
7.
宋达峰  韩凝  边红武  朱睦元 《作物学报》2005,31(10):1377-1379
1995年由LIU[1~3]等首创并发展了热不对称交错PCR(TAIL-PCR, 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 PCR)方法,对拟南芥中T-DNA整合位点的侧翼序列进行了扩增。这种方法利用3个特异的巢式引物和1个较短的随机简并引物引发PCR扩增。它用一系列特异性的巢式引物除去由特异引物单独延伸所产生的非特异性产物。又由于特异性引物和随机引物的退火温度有明显的差别,所以用特殊的热循环程序使PCR反应有利于特异性产物的扩增,而抑制由随机引物产生的非特异性产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