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引言小麦白粉病(Erysiphe graminis DC. ex Mérat)虽然遍及世界各洲,但仅在多雨的海洋性或半大陆性气候地区具育经济重要性.最近几年在较干燥、炎热的地区,例如在中国(Roelfs,1977)、苏联(Prutskova等,1976)、南亚和西亚、北非和东非(Saari等,1974)以及日本(Yoshida等,1979),由于耕作措施的改变(如灌溉的改变),种植遗传上一致的半矮秆品种,应用生长调节剂以及增施氮肥等,白粉菌已成为重要的病原物.由于大部分生产用品种感染白粉菌的许多分离物,所以需要为育种寻找抗病的寄主材料.尽管许多国家加强了小麦品种和近缘种的筛选,但广泛有效和可用的抗源仍然很少(表1),而且已鉴定出来的某些抗病基因也还没有广泛用于农业.本文根  相似文献   
2.
试验表明,随着棉花抗病品种连作时间的增长,土壤中棉枯萎菌的数量和致病力由高逐渐降低,土壤的抑菌作用逐渐积累而形成抑菌土。土壤带菌量与连作年代的关系为:x=1884.27-152.89N。抗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对棉枯萎菌小孢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但对病菌菌丝的生长、厚坦孢子形成和萌发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