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试验以立枯丝核菌和棘孢木霉菌437配合施用,研究棘孢木霉菌437对黄瓜立枯病的防效、施用方法以及对黄瓜幼苗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接种棘孢木霉菌437的各处理均能显著提高黄瓜幼苗根系体积、根系鲜重、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其中CK3(只接种木霉发酵液的对照)对黄瓜幼苗根系体积、根系鲜重、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促进效果最显著。在立枯病防效方面,T1(木霉菌剂和病原菌同时接种)防治效果较高。  相似文献   
2.
磷对薄皮甜瓜生理代谢和产量形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磷素对甜瓜生理代谢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金妃甜瓜为材料,采用基质培养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磷素处理后,甜瓜果实横径、纵径、叶绿素含量、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单果重和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结果期,0.9~1.2mmol·L~(-1)范围内的磷用量对甜瓜果实生长促进作用最强,叶片中生理活性物质含量和保护性酶活性提高,进而提高甜瓜光合能力和生理代谢水平,增加果实横径和纵径,提高甜瓜产量。在授粉后30 d,0.9~1.2 mmol·L~(-1)范围内的磷用量显著提高了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和产量,与0.3 mmol·L~(-1)(T1)磷用量相比,分别增加21.38%~26.00%、12.62%~34.09%和36.62%~46.72%;同时,在授粉后20~25 d,与T1相比,该范围内的磷用量显著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硝态氮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增加21.23%~29.99%、102.55%~128.59%、51.10%~56.51、24.91%~39.92%、7.46%~9.26%和13.23%~18.62%。而当磷用量低于0.6 mmol·L~(-1)(T2)或高于1.5 mmol·L~(-1)(T5)时,各项指标均显著下降。因此,0.9~1.2 mmol·L~(-1)范围内的磷素量施用可以提高甜瓜植株生理活性物质含量和保护性酶活性,促进甜瓜产量形成,但甜瓜植株的生理特性和产量指标在不同磷浓度下有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为甜瓜生产合理施用磷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枯萎病病原菌和拟康氏木霉T886配合施用,研究拟康氏木霉T886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施用方法以及对黄瓜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拟康氏木霉T886的各处理均能显著提高黄瓜幼苗株高、茎粗、根体积、叶面积、地上部鲜重和地下部鲜重,其中CK3(只接种木霉发酵液)对黄瓜幼苗生长促进效果最显著。在枯萎病防效方面,T1(木霉菌剂和病原菌同时接种)、T2(霉菌剂先接种,2d后接种病原菌)、T3(病菌先接种,2d后接种木霉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CK1(只接种病原菌)、CK4(稀释800倍的多菌灵药剂与病菌带菌发酵液同时接种),其中以T1防治效果较高。  相似文献   
4.
木霉对黄瓜幼苗生理特性及枯萎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瓜枯萎病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在设施黄瓜栽培中最为常见且危害严重,应用生物防治技术防治该病害对黄瓜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3株对黄瓜枯萎病菌抑制率在74%以上的拮抗木霉,分别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525、哈茨木霉T.harzianum610和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 886,研究了3种木霉对黄瓜生理特性和幼苗生长作用效应及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霉与黄瓜枯萎病菌同时接种的田间防治效果均达到78%以上,其中棘孢木霉T.asperellum525的田间防效达到81.5%。与只接种枯萎病原菌的对照相比,3种木霉与黄瓜枯萎病原菌同时接种或单一接种均可以显著提高黄瓜叶绿素含量、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以及黄瓜株高和茎粗,其中以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 886促进效果最强,叶绿素含量、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和根系比表面积增加幅度分别达到38.7%~49.5%、32.1%~33.6%、29.5%~66.3%、10.8%~21.5%、19.6%~23.5%、17.9%~25.0%、4.9%~13.1%,株高、茎粗和全株鲜重增加幅度分别达到20.7%~28.8%、29.7%~35.1%、10.0%~10.7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