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利用1971年至2008年玉溪市各县(区)气象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玉溪市低温冷害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玉溪市低温冷害除倒春寒天气外,"8月低温"和霜冻均随年代增长出现次数减少,特别是在2000年后更为突出,低温冷害呈现出中北部多,南部少的特点;玉溪市低温冷害形成的原因为气候及地形共同影响。针对性地提出了低温冷害的防御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观测、卫星、雷达、自动站等资料,对玉溪市2014年6月17日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强降水过程是在孟加拉湾低压外围西南暖湿气流引导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向云南省上空输送,高原低槽东移、低涡切变线南下、冷锋西进到哀牢山,使得强冷、暖气流在云南中部交汇的背景下发生的。切变前后的高度场北高南低形势明显,切变线南压,高原低槽东移南压后的偏北气流加强了大气的斜压性,使得低层辐合加强,上升运动加强。卫星云图上,孟加拉湾低压外围对流云团发展,雷达回波以积云层状云混合型回波为主,并有回波不断从普洱向玉溪发展东移,呈"列车效应",径向速度上有逆风区相对应,最终造成2014年16日20:00至17日20:00玉溪大范围强降水过程。数值模式预报天气学检验表明,模式对本次降水有很好的预报能力,但各模式之间存在显著的预报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