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4篇
  5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基于时间序列分解方法的太湖未来特征水位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太湖沿湖5个水文台站1956—2006年的逐日平均水位数据,提取得到了逐年特征(平均、最高和最低)水位,运用时间序列分解方法模拟和预测了太湖未来15a的特征水位,并探讨了太湖未来洪灾情势。将水位序列分解为趋势成分、周期成分和随机成分,得到时间序列分解模型,并进行了水位序列模拟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模拟精度比较理想,可以实现未来较长期的特征水位预测。预测得到未来15a后的最高水位可能达到4.05m,显著超过太湖警戒水位,因此需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以太湖流域为例,采用水位历时曲线(LDC)的方法,探讨以城镇化为代表的下垫面变化条件下区域河网水位的变化规律.从各年代LDC曲线分析结果来看,20世纪80,90年代是其坡度较高的年代.进一步将研究时间段分为50-70年代和1980-2006年,并选择其中平水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站点1980-2006年的LDC曲线坡度均大于50-70年代,且后者的LDC曲线均位于前者上部.同时,2个时段的水位变化量在高水位端更显著,而在低水位端变化量最小.研究区降水量与代表站点水位的趋势分析表明,平均水位的显著上升与降水变化趋势不一致.分析认为,上述结果主要是由于城镇化的影响,即下垫面条件变化造成水位历时曲线坡度增加,水位变化对降水的响应速度加快,且高水位的上升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农业水资源脆弱性时空特征及障碍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自然脆弱性、人为脆弱性和承载力脆弱性3个层面构建农业水资源脆弱性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和线性加权综合法测算了2001—2016年河南省农业水资源脆弱性,并利用障碍度模型分析了影响脆弱性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01—2016年河南省郑州等9市农业水资源脆弱性呈减小态势,开封等9市呈增大态势,脆弱性增速差异显著;脆弱性演变趋势可分为先升后降、先降后升、波动上升和波动下降4种类型;河南省农业水资源脆弱性空间分布集聚特征明显,脆弱度排序为豫北豫东豫南豫中豫西;河南省农业水资源脆弱性主要受到人为脆弱性和承载力脆弱性的影响,且主要障碍因子存在差异。因此,应积极加强对水资源系统人为干预,通过加大农业资金投入、优化农田水利建设水平、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等,以实现河南省农业生产与水资源利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江西多年平均降水量空间插值模型的选取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江西省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格局,本文选取81个时间序列完整的气象站30 a(1976-2005年)降水数据,运用泛克里格中不同半变异模型对降水数据进行拟合.分别采用65个建模站点交叉验证和16个验证站点的检验,证实了该研究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通过不同半变异函数模型的对比发现,球面和指数模型在建模站点交叉验证结果中的标准均方根预测误差分别为1.024和1.023,较为接近1,表明其误差较小;其在验证站点检验结果中的标准均方根预测误差分别为1.105和1.104,表明这两种模型的拟合效果较优,能较为真实地反映江西省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情况,其中以指数模型拟合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5.
为保障粮食安全和耕地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系统反映河南省耕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及发展状况,依托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了耕地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和障碍度模型评价了河南省2008—2018年耕地生态安全预警DPSIR模型状况,并采用GM(1,1)模型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  相似文献   
6.
基于土壤含水率的骤发干旱和缓慢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骤发干旱是近年来全球不同地区频繁发生的极端事件,与缓慢干旱相比,其爆发异常迅速,严重威胁粮食农业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为探究骤发与缓慢干旱的时空特征,该研究基于再分析产品土壤含水率数据,提取中国1979-2018年干旱事件及旱情开始阶段历时,分析骤发干旱与缓慢干旱在发生频次、影响范围上的差异,并以典型干旱事件为例,探讨二者的联系。结果表明:1)总体上,中国干旱事件呈长历时、大范围的发展趋势;2)旱情开始阶段的分析表明,中国南方地区开始历时总体比北方偏短,典型骤旱事件主要集中在内蒙古中东部、西南地区、珠江上游以及长江下游;缓慢干旱则主要集中在西北、新疆地区,并且其覆盖范围在2005年以后增幅明显;3)近10年2场典型干旱事件的时空演变轨迹表明,骤发干旱与缓慢干旱在旱情演进过程中无明显界限,二者既可以独立存在,也可能相伴发生。该研究可为认识干旱形成机理以及旱情监测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淮河流域1960-2014年的逐月降水数据、1956-2000年的逐月天然径流数据和1960-2000年的洪旱灾害受灾面积数据,借助SPI和SSI干旱指数,采用MK趋势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探求区域气象和水文干旱的时间特征,揭示水文干旱对气象干旱的响应规律,并分析干旱指数与历史旱灾的关系。结果表明:SPI指数反映出的干旱比SSI的严重;1960年代的干旱出现频次最多,且干旱等级较为复杂;夏季干旱出现频次较低,秋冬季出现干旱的频次较多;M-K趋势检验显示,淮河流域的干旱趋势不显著;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大,SPI和SSI的相关性在增强;相邻站点的SSI对SPI的响应时间长度为1~4个月,尤其是在季节交替的月份,响应往往较快且更显著;研究区旱灾受灾面积呈显著扩大趋势;SPI、SSI与旱灾受灾面积呈负相关,与洪灾受灾面积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安阳市农村饮水安全空间分布的基础上,建立了农村饮水安全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熵权法的模糊优选模型,评价了安阳市2004--2008年农村饮水等级。结果表明,安阳市农村饮水安全等级逐年提高、安全程度在逐渐改善,但安全等级较低,评价时段内80%的结果为不安全等级或极不安全等级。安阳市仍然需要加大农村饮水安全的投资力度,要加快内黄县、林州市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9.
普通水文气象学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义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230-11231
阐述了普通水文气象学课程概况,探讨了普通水文气象学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创建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创新学习的教学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土壤大孔隙对坡面溶质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室内实验槽为平台,利用人工模拟降雨实验,研究了大孔隙对坡面Br-流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孔隙坡面的地面径流中Br-流失总量和平均流失速率均较无大孔隙坡面小.将大孔隙特征尺度、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坡度和离子吸附系数作为模型的输入,坡面溶质累积流失量作为模型输出,建立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坡面溶质流失模型.并以160组实测数据为基础,对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显示,坡面累积溶质流失量模拟仿真输出与实验测量输出基本一致,所建系统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