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工厂化养猪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成立以后,养猪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猪年存栏量、年出栏量、猪肉产量均居世界第1位。这其中工厂化养猪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国内外学者、专家对中国工厂化养猪,从养猪工艺、技术到养猪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如祖占祥主编的《中国工厂化养猪二十年1979 1999》(1999)、朱尚雄著的《工厂化养猪文集》(1992)、朱尚雄主编的《中国工厂化养猪》(1990)等等。但至今还未见全面论述中国工厂化养猪发展历程的文献,文章欲弥补这一空白,为中国工厂化养猪做出一点微力,现将中国工厂化养猪的…  相似文献   
2.
西汉苑囿因其所属历史时期的特殊性,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的巅峰之作。本文首先说明苑囿这种早期园林形式的特征,然后以西汉皇家苑囿为例,分析其农业生产功能和农业试验功能,最后提出,另一种园林与农业关系密切的形式是现代农业观光园,认为观光农业建设可以从早期园林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3.
李仪祉是中国由古代科学技术进入近代科学技术治河的开路人.在中国近代水利事业发展史上,他不仅大量引进、传播西方先进水利科学技术,也努力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治水理论.他肯定了中国传统堤防的作用,提出"学术筑堤";注重堤防的治导作用,将河道整治工程作为筑堤防洪的外延;强调植物固堤护滩要避其松土之短,扬其助淤之长;他还希望全面改进传统堤防的施工管理和基础科学研究,建设防洪、治导、灌溉、交通一体化的堤防.  相似文献   
4.
李仪祉是中国由古代科学技术进入近代科学技术治河的开路人。在中国近代水利事业发展史上,他不仅大量引进、传播西方先进水利科学技术,也努力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治水理论。他肯定了中国传统堤防的作用,提出“学术筑堤”;注重堤防的治导作用,将河道整治工程作为筑堤防洪的外延;强调植物固堤护滩要避其松土之短,扬其助淤之长;他还希望全面改进传统堤防的施工管理和基础科学研究,建设防洪、治导、灌溉、交通一体化的堤防。  相似文献   
5.
欧洲良好农业操作规范(EUREP GAP)介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孟凡乔  周鑫  尹北直 《蔬菜》2005,(5):13-14
近段接连发生的“苏丹红”等食品安全事件唤起了公众对食品质量的关注。蔬菜质量的管理,国外有很多经验和措施,质量认证便是其中很重要的内容。欧洲采取的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就是其中认证标准典型的代表,EUREP GAP(欧洲良好农业操作规范)自诞生以来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到2004年6月底,通过EUREP GAP认证的面积达到了724247hm^2,是2003年底的1.9倍。目前,EUREP GAP认证已经被世界范围的61个国家的24000多家农产品生产者所接受,而且现在更多的生产商正在加入此行列。近年来,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协会或组织纷纷制定了自己的GAP标准,由此,EUREP GAP制定了一个基准比较程序,以确保这些标准与EUREP GAP的一致性。从2004年开始,我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也开始启动了中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标准的编写工作。  相似文献   
6.
农业历史文化是高等农业院校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而中国农业历史文化又承载着中国人顺天应时、阴阳和合的仁和精神;精耕细作、克俭于家的勤劳精神以及关心民生、强农兴邦的报国精神。高等农业院校宣传思想工作者应立足"大宣传"工作理念,充分利用农业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农业院校学生自觉弘扬中国精神、争做中国强农梦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卓越领导人,邓子恢对中国农业的价值关系形成了深刻的认识。本文梳理了邓子恢对农业及其各部门产业的价值认识,认为邓子恢对农业的价值认识既符合党领导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方针,又往往能在具体问题上有所深入,较主动和显著地将人民尤其是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价值主体,更看重让农业生产的主体率先从农业生产中获益。这一思想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等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尹北直 《农业考古》2015,(3):300-304
李仪祉作为我国近代著名水利学家和教育家,在引介西方先进水利科学技术理论方面功不可没,其编著的通用水利教材《水功学》,融合了中国传统治水要义与西方近代工程理论,填补了中文水利教材的空白。通过分析《水功学》的由来、成书经过、体例、内容和特点,可以看出该书内容体系方面的独特性,展示了中国水利科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具有较高的科学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流域管理是水利管理近代化的标志之一。大流域机构可以聚集多方利益代表,便于多方融资的流域投资渠道的建立。中国具有流域管理的历史传统,跨行政区域的国家级水利管理机构至迟在宋代已经出现。但是对于各流域整体性的认知,在清代中叶前,仍仅停留在对上游水土流失的初步认识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一、以治标为主的传统治水实践及历代学者的反思 1、以治标为主的传统治水实践 我国秦汉以来防洪治水的核心活动就是"防御"和"疏导".其中以下游的筑堤防水最为发达,演变出各种复杂的堤防工程.从早期的单纯防御到明清的筑堤束水,从早期土堤石堤到后来的防御固堤和多样化的埽工,虽然治水的指导方针和技术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堤防一直是防洪治水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