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3篇
综合类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采用田间微区试验,分化肥(对照)、垃圾复合肥、垃圾堆肥、垃圾堆肥 尿素4个肥料系列,每个系列设超高、高、中、低4个施肥量处理,其中化肥与垃圾复合肥氮、磷、钾含量相同,与垃圾堆肥和垃圾堆肥 尿素等氮量,研究了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及其复合肥对夏玉米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垃圾复合肥低量和垃圾堆肥低量处理较化肥系列各施肥量处理更有利于玉米苗期生长.玉米穗位以垃圾堆肥 尿素系列低量处理最高,高于化肥低量处理31.1%.生育期垃圾堆肥、垃圾复合肥系列较化肥缩短6.5和8.0 d.垃圾堆肥及其复合肥较化肥能明显增加玉米百粒重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百粒重以垃圾复合肥低量较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垃圾复合肥效果较明显.垃圾复合肥和垃圾堆肥 尿素每667 m2最大经济效益分别高于化肥系列51.8%、47.5%,其产量分别高24.0%、13.2%.  相似文献   
2.
垃圾堆肥及其复合肥对农田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置不同肥料处理小区,并将同一施肥处理分为秸秆覆盖与无覆盖两部分,种植玉米,应用静态箱-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农田土壤N2O通量的影响,并分析了土壤水分对土壤N2O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田土壤N2O排放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苗期玉米田土壤的排放高峰主要是施肥的原因.不同施肥处理之间土壤N2O通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苗期堆肥处理和复合肥处理的土壤N2O平均通量分别为42.3和21.9μg N·m-2·h-1;抽穗期土壤N2O通量增大是由于受降水影响.玉米生长季节内,垃圾堆肥处理的土壤N2O平均通量大于复合肥处理;与对照相比,施用垃圾堆肥及其复合肥使农田土壤的N2O通量增加,其土壤N2O平均通量分别是对照的1.9倍和1.5倍;与无秸秆覆盖相比,秸秆覆盖使土壤N2O排放通量增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137Cs核素示踪技术,研究北京重要的水源供应地密云水库周边地区及白河上游地区土壤侵蚀状况与有机质流失状况及其相互之间的量变关系。试验结果表明:0~20cm土层中山坡上137Cs含量低于坡中、坡下,但若山顶具有缓坡或山角下具有陡坡则137Cs含量变化规律相反。根据水利部标准与土壤137Cs监测结果,密云水库周边大部分地区基本属于轻度侵蚀和中度侵蚀,部分地区侵蚀情况严重,达到了剧烈侵蚀的程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分布有很大影响,有机质含量分布为灌丛>林地>果园>农田;上游地区有机质含量高于水库周边地区土壤,表明人为活动加剧了土壤侵蚀和有机质的流失。对于景观单一,地域较小的采样区进行三次曲线数学模拟,其相关系数高达0.9左右,表明在监测土壤137Cs、210Pb含量变化的同时,可以利用小区域数学模型直接预报预测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新型垃圾复合肥的肥力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种植夏玉米,设计对照、垃圾复合肥、堆肥、化肥四种肥料处理,各有肥处理的氮、磷、钾含量相同.研究新型垃圾复合肥对夏玉米生育性状、产量、经济效益以及收获后土壤中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化肥相比较,复合肥的合理使用更好的促进玉米苗期生长水平,有效的提高了玉米的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等玉米生育参数,使产量和经济效益在施用复合肥后明显提高;复合肥处理后的土壤中有机质、氮素含量明显增加,磷素、钾素以及碱解氮参数虽有所提高,但增长不显著,土壤整体养分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中国湖泊底泥的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本文根据相关研究,搜集了中国不同区域湖泊底泥重金属含量及其某些湖泊底泥中重金属含量背景值,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统计了中国湖泊底泥中重金属含量的范围,分析了不同湖泊底泥重金属的浓度情况,对几个重点湖泊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提出了防治湖泊底泥重金属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芦苇对白洋淀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取白洋淀底泥制成3种不同厚度的基质种植芦苇,另外设置不含底泥的麦地土壤和旱地芦苇土壤,定期对基质采样,测定底泥中重金属Cu,Cd,Pb,Zn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试验表明,底泥和供试麦地土壤和芦苇土壤已受到重金属Cu,Cd,Pb,Zn不同程度污染;Cd浓度均已超过全国土壤质量三级标准,分别为1.35~1.59mg/kg和1.078~1.16mg/kg,污染程度严重。其次为Pb和Zn,Cu为轻微污染。随着芦苇的生长,底泥和麦地及芦苇土壤中大部分重金属浓度呈不同程度下降趋势,表明芦苇对有害重金属有一定抗性和富集作用,旨在为底泥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