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为学校德育,特别是道德认识的教育提供了理论根据。本文简要阐释了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并对当前学校德育改革中如何正确地运用这一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从体质人类学、哲学人类学、文化哲学等视域中,对人类存在的特征进行概括的基础上,提出个性(人格)是生理、心理与文化建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符号化的结构系统,一种文化精神的倾向性。人没有先天的本性,个性是在建构过程中形成的。个性的形成既是素质的形成,也是人性形成过程的一种行为。素质教育则是个性内容的建构,素质教育不是游离于人性之外的一种社会行为,而是个性内容的实现。进行素质教育最终是要使个性内容达到道德、知识、能力和谐结合的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职业学校学生行为偏差的现状,通过采用行为偏差问卷量表,对湖南省三所不同的职业学校446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职业学校学生行为偏差主要有情绪问题、人际问题、性心理问题、自我成长问题、沉迷于网络问题等,在生活和学习方面,随着年级的递增,学生行为偏差发生的概率越高,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知识来对中职生偏差行为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矫正职业学校学生行为偏差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对某高校部分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学生自我觉察位居前四位的心理问题分别是情绪、人际交往、自我认识和恋爱问题。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大学生通常有的心理问题排序有所不同;大学生认为诱发心理问题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学习压力大、不懂恋爱或失恋后的消极心理和人际关系不当。不同年级、城乡大学生在心理问题形成原因上表现出不同特点;他们在遇到心理困扰时,绝大多数人会自己解决,而较少寻求他人的帮助。在自行解决方式的选择上,男女生既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也表现出性别特点。他们最希望求助的人是要好的朋友、恋人、室友或同学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大学生选修公共选修课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认知、态度、兴趣、动机和需求是影响大学生选修公共选修课的主要心理因素.据此,可以从学生、教师、课程建设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为改善大学生选修公选课的心理状态,进一步提高公共选修课课程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调查入手,对我国部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名称、设立时间、归属、条件等方面的现状进行把握。并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名称的多样化、设立的动力来源、归属、经费投入及成效评价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