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为研究不同土壤颗粒粒径对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土壤有机质含量快速检测应用中的影响,获取粒径为0.169~2 mm和<0.169 mm的2种土壤样本(各53个)的可见/近红外光谱(325~1075 nm),分别建立各自的主成分-反向传播神经网络(PCA-BPNN)、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土壤有机质含量检测模型.结果表明:当土壤粒径为0.169~2 mm时,所建立模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预测相关系数r均在0.84以上,且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都在0.20以下;而当土壤粒径<0.169 mm时,所建立模型的预测相关系数r均不超过0.71.而RMSEP都在0.23以上;对于相同粒径的土壤,PLS模型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预测效果优于LS-SVM和PCA-BPNN模型.说明不同土壤颗粒粒径会显著影响可见/近红外光谱对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粗糙集和模糊聚类的农机化水平评价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科学评价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在建立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模糊聚类方法,在不同置信水平上对由评价对象组成的论域进行分类,同时结合粗糙集理论中的知识熵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该方法从统计数据出发,避免了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使评价结果具有相对客观性。实例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为评价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