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综合类   20篇
植物保护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舞毒蛾生命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3—1985年在大连市新金县花儿山林场连续三年进行调查研究,做出了舞毒蛾的生命表,搞清了天敌复合体的构成。对生命表进行分析得出NPV 对舞毒蛾种群数量影响很大;影响舞毒蛾种群消长的关键因子是寄蝇。用Price 的方法分析得出舞毒蛾防治在幼龄幼虫时期进行为最佳,这为舞毒蛾的测报、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落叶松人工林内利用落叶松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ZrNPV)对落叶松绶尺蠖2、3、4龄幼虫进行了防治。使用浓度为103×107PIB/mL的防治效果: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73.53%;4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67.51%。使用浓度为1.03×108PIB/mL的防治效果:2龄虫校正死亡率为90.81%;3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89.47%;4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86.49%。同时证明落叶松绶尺蠖幼虫的龄期越小其死亡率越高、致死时间越短.防治的最适虫龄以2或3龄幼虫为佳。  相似文献   
3.
从土壤中高效分离苏云金杆菌的方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醋酸钠分离方法的基础上添加抗生素,能显著提高从土壤中分离苏云金杆菌的效率。当青霉素钠盐和硫酸庆大霉素的浓度分别达到400μg/ml时,除地衣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和日本甲虫芽孢杆菌有产生长外,其它9种杂菌均不能生长。对29个Bt亚种的生长抑制试验结果表明,仅4业种有轻度至中度的生长抑制,但仍能形成孢晶。其它各亚种均能正常生长和形成孢晶。醋酸钠-抗生素方法的可操作浓度为每克土壤稀土20倍,较醋酸钠  相似文献   
4.
午毒蛾(Lymantria dispar Linné)又称秋迁毛虫、舞蛾等,俗称红刺毛虫、红蹦子,是危害柞树的一种大害虫。国内分布广泛,成周期性大发生,常造成灾害性为害,有过大面积吃光柞、杨、柿、杏、落叶松、桦树叶的记载。1974—1976年,此虫在辽宁省南部和东南部11个市、县大量发生,吃尽柞叶或不能放养柞蚕的蚕场达二万余把,给柞蚕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午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国外有过一些研究,但据 Magnoler(1970)和片桐一正(1978)  相似文献   
5.
落叶松绶尺蠖的天敌共有22种.其中寄生性天敌16种;捕食性天敌4种;病原微生物2种。寄生性天敌在落叶松绶尺蠖的低密度区内的寄生率为5.0%;在中密度区内的寄生率为16.7%;在高密度区内的寄生率为21.0%。蚂蚁的捕食率为3.0%。由核型多角体病毒导致的死亡率在59.0%~75.0%,白僵菌引起的死亡率在30.0%左右。由于这些天敌的综合调控作用使落叶松绶尺蠖种群密度下降到经济允许水平以下,但是,寄生性天敌昆虫作用缓慢,常常在落叶松绶尺蠖的中或低密度区内发挥作用,仅在一定水平上抑制害虫,当落叶松绶尺蠖的种群数量超过寄生性昆虫的调节能力时,主要是核型多角体病毒使该害虫的种群数量降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以下.从而控制了该害虫的猖獗危害。  相似文献   
6.
落叶松毛虫的质型多角体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落叶松毛虫进行综合治理研究时,从得病幼虫体内分离出一株质型多角体病毒(DsCPV)。鉴于该病毒在国内未见报道,对其进行了形态、生物测定、组织病理及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质型多角体为0.16μm×1.57μm;病毒粒子为16.0nm×58.1nm;3龄和5龄落叶松毛虫幼虫的LC50分别为2.81×104PIB/mL和7.17×104PIB/mL;该病毒感染幼虫中肠72h后形成多角体,144h后形成大量的多角体。用1.17×108PIB/mL浓度的病毒悬液进行林间防治试验,其死亡率达82%以上,平均达84.62%。  相似文献   
7.
落叶松毛虫生物学特性及天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针对内蒙古自动区大兴安岭地区的落叶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天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虫在内蒙古绰源地区两年一代代占93%,一年一代占7%。1995年调查发现落叶松毛虫的世代在东北及内蒙古有三种情况:1.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十八站、呼玛县、新林、松岭等地区的落叶松毛虫为两年一代;2.黑龙江的齐齐哈尔、伊春、佳木斯等地区以南为一年一代;3.内蒙古的绰源、绰尔及黑龙江省的北安、德都、带岭等地区为一年一代及  相似文献   
8.
苏云金杆菌可溶性增效物质的增效活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浓缩上清液分别与发酵液,菌浆混配可获得毒力为8000IU/μl和1600IU/μl的悬浮剂。增效粉同原粉按不同比例混配,对甜菜夜蛾增效倍数最可达11.14倍。当MP-342原粉和增效粉以质量分数1:2-4的比例混合时,可生产32000IU/mg和64000IU/mg的粉剂产品。增效粉经过54℃处理3d后增效作用维持在初始增效活性的70%左右,不再继续下降。贮存13个月的液剂上清液增效倍数较起始增效倍数下降50%,增效物质粉态的稳定性好于液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落叶松绶尺蠖(ZetheniarufescentariaMotshulsky)核型多角体病毒(ZrNPV)是一株对落叶松绶尺蠖幼虫具有很强感染力的病毒。本文主要对多角体进行了电镜扫描及超薄切片观察,对该病毒的致病力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多角体大小为0.8~2.3μm,形状为三角形、四角形至不规则形;病毒粒子为杆状、多粒包埋,大小为180~230×30um。该病毒在自然界发病率为75%以上;室内用1.26×106PIB/mL~1.216×108PIB/mL;接毒试验其校正死亡率1龄幼虫为74.83%~96.23%;2龄幼虫为65.96%~96.81%;3龄幼虫为61.72%~91.55%;4龄幼虫为55.73%~93.56%。  相似文献   
10.
落叶松受尽蠖的天敌共有22种,其中寄生性在敌16种;捕食性天敌4种;病原微生物2种。寄生性天敌在落叶松绶尽蠖的低密度区内的寄生率为5.0%,在中密度区内的寄生率为16.7%;在高密度区内的寄生率为21.0%。蚂蚁的捕食率为3.0%。由核型多角体病毒致的死亡率在59.0%~75.0%,白僵菌引起的死亡率在30.0%左右。由于这些天敌的综合调控作用使落叶松绶尽蠖种群密度下降到经济允许水平以下,但是,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