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我县1997年引进试种籼型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经示范种植,表现综合性状好,优势强,产量高,品质优,深受广大农户欢迎。  相似文献   
2.
建湖县地处里下河腹部,以生产粮食为主,常年稻、麦两熟,水稻种植面积60万亩左右,水稻生产水平在江苏省名列前茅。据建湖气象台1959~2000年气象资料分析,水稻生长后期遭遇台风暴雨年份占40%~50%,常造成水稻倒伏,对水稻的灌浆结实带来很大影响,且给收割脱粒带来不便,出现落粒、穗芽现象。2001年9月1日,在我县大面积杂交水稻处于成熟初期时,遇强台风袭击,风力达10级以上,  相似文献   
3.
水稻新品系“95—4”是我们在“武育粳3号”大田中发现的自然变异单株,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近三年在县内示范种植5000余亩,通过试验示范,该品系产量潜力大,综合抗性好,且米质优,能较好解决水稻品种高产与优质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建湖县粮棉原种场多年来利用自身集体化、规模化生产优势,不断加大投入和产业化开发力度,实现高产高效的成功经验,提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里下河地区大麦生产再上新台阶的栽培策略和产业化思路应在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应用高产优质良种、建立适宜的群体起点、科学运筹肥水、提高播种质量、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和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等方面做足文章。  相似文献   
5.
浅析里下河地区大麦高产高效生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建湖县粮棉原种场多年来利用自身集体化、规模化生产优势 ,不断加大投入和产业化开发力度 ,实现高产高效的成功经验 ,提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里下河地区大麦生产再上新台阶的栽培策略和产业化思路应在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应用高产优质良种、建立适宜的群体起点、科学运筹肥水、提高播种质量、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和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等方面做足文章。  相似文献   
6.
按国家跨越计划《优质饼干小麦“宁麦9号”、“建麦1号”生产技术的试验、示范及开发》项目的实施要求,由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统一布置,我们于2001年夏季,在弱筋小麦“建麦1号”的成熟期进行了不同收获期对产量及籽粒品质影响的试验。  相似文献   
7.
为防止除草剂对麦茬免旋耕直播水稻种子产生不发芽等药害,笔者用30%苄·丙乳油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水稻种子发芽不构成危害,可在免旋耕麦板茬直播水稻田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我县地处江苏省里下河腹部.历史上小大麦产量一直低而不稳.经沤改旱、旱改水两次耕作制度改革以及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产量逐年上升,1979年小大麦大面积产量首次突破300kd亩,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但因传统种植方式和自然条件制约,长期以来小大麦单产水平一直徘徊在300kg左右,未能实现新的突破,生产投入高、效益低。为使小大麦生产再上新台阶,我县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稻麦两熟为主的高产高效示范园区建没.围绕小大麦高产高效进行一系列研究攻关。针对本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情况对小大麦生长的影响,以及重生产、轻销售,重产量、轻品质的传统思维意识还未完全打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县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着力做好蔬菜产业这篇大文章,蔬菜生产发展较快,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以上,亩效益达5000~10000元,已成为我县农业支柱产业和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