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通过对土壤微生物总DNA的提取方法改进,获得改进提取法。利用改进提取法与MO BIO公司PowerSoil DNA Isolation Kit的试剂盒法,对4种不同林分的土壤微生物总DNA进行提取验证。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能有效提取森林土壤总DNA,试剂盒法操作简单,DNA的提取质量高,后续PCR效果好,但其提取的DNA量较少且成本昂贵;改进提取法提取的DNA量是试剂盒法的2倍,较经济,但耗时较长,操作繁琐,后续PCR效果与试剂盒法比较相差不大,由于其DNA提取量多,该提取方法较适合应用于土壤宏基因组相关的分子生态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2.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不同供铝水平下杉木幼苗各生长指标、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铝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铝浓度的增加,杉木幼苗的苗高和生物量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均在铝浓度为50 mg/kg时达到最大值,并在此浓度后随着铝浓度的增加开始下降,并在铝浓度为150 mg/kg时,开始对这些指标出现抑制作用;杉木根长也随着铝浓度的增加而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在铝浓度为100 mg/kg时达到最大值,在铝浓度为150 mg/kg时,根长明显低于空白对照,表明在此浓度下根长受抑制作用显著;铝胁迫下杉木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苗高和生物量的变化趋势类似,且叶绿素a受铝的影响比叶绿素b大;杉木叶片铝含量则表现出随着铝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但在低浓度铝下的叶片铝含量增量不明显,当铝浓度为150 mg/kg时,叶片铝含量明显增加,而此浓度对杉木苗高、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抑制作用明显,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老龄杉木林、老龄杉木人工更新林以及天然更新的杉阔混交林其不同季节土壤细菌类群进行分析,揭示3种林分细菌类群的季节多样性及动态。结果表明:3种林分共检测到3 014种微生物类群,这些微生物类群分别属19门。其中约有127种未知种属的原核微生物,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为最主要的微生物门类。相同林分冬春季的细菌类群相似性最高,分别为0.794、0.710、0.695;3种林分秋冬季的细菌类群相似性最低,分别为0.106、0.079、0.067。不同林分间在冬春两季细菌类群相似性较高,夏秋两季细菌类群相似性较低。在林分之间的对比中,老龄杉木林和天然更新的杉阔混交林之间的细菌类群相似性最低。  相似文献   
4.
土壤中交换性铝含量的测定方法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铝试剂与铝反应形成红色络合物的原理,在测定波长、反应温度、显色时间、缓冲溶液酸度、显色剂用量和掩蔽剂用量等测定条件优化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改进的分光光度法和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法测定了土壤中的交换性铝含量,并与国家标准方法比较。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分光光度法中的铝浓度在0~0.5mg·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4;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法中的铝浓度在0~2.5mg·L~(-1)范围内与吸光度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6。两方法用于土壤样品中交换性铝测定的回收率分别为95.90%~101.16%和99.83%~104.34%,相对标准偏差平均值分别为1.913%和1.861%。所建立的两种方法均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其中,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法在自动化程度、分析速度和试剂消耗量等方面更优,是一种新的测定土壤中交换性铝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