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2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2.
不同杂交技术对小麦×玉米产生单倍体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首次在小麦与玉米杂交产生小麦单倍体方法中应用改良垂直穗轴剪颖剪药授粉技术和不去雄授粉技术,并与常规去雄授粉技术进行比较。其结果:平均胚产生频率常规去雄授粉技术为29.9%,改良垂直穗轴剪颖剪药授粉技术为21.4%,不去雄授粉技术为17.2%。3种杂交技术之间植株产生频率十分接近,分别是81.0%、81.8%和78.9%。尽管统计分析表明3种杂交技术间胚产生频率存在着显著差异,但是改良垂直剪颖剪药技术工序少,操作简便,速度快,工效高,应是首先推荐使用的技术。4个小麦品种的胚产生频率在18.5%~29.1%间(平均22.6%),存在着显著差异。植株产生频率在74.4%~87.2%之间,平均为80.6%。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品种轮选987的特征特性和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选987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应用自主知识产权的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培育的冬小麦高产稳产品种,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被列为农业部重点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4.
1中优9507品种来源它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硬粒小麦课题组(曾道孝先生等),利用春性普通小麦品系中7606/京771与春性硬粒小麦引1053(墨西哥)杂交,获得普通小麦类型中作81311,再从其异地衍生系郑州8603”混合群体中经过多年冬播、系统选育而成。主要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职工健康状态和制定保健对策,提高职工的健康水平。方法:从1995年起每2年进行健康监测一次,每次时间安排在10月一11月进行。采取专科登记,按年龄组选项进行肝功能 乙肝病毒;空腹血脂、血糖;胸透、心电图、B超等项目检查,保健科核实汇总。结果:职工的谷丙转氨酶(ALT)、血脂和心电图异常率逐年增高,以2002年增高明显(P<0.01);血糖水平呈现先升后降,以2002年降幅明显(P<0.01);前列腺肥大检出率以1995年与1997年最高,分别为40.4%和44.8%,至2002年下降为18.0%(P<0.01)。结论:我院职工的健康状况并不乐观。为提高职工健康生活质量,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调节饮食,减轻精神压力,而适当运动,控制血脂血糖的升高是疾病预防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自70年代初开始矮秆育种以来,大部分品种的株高已从110cm左右降到了80cm以下,对小麦增产起了显著作用.从育种方面来说,随着对小麦矮秆基因的分析研究日渐深入,单纯地降秆已很容易做到.  相似文献   
7.
8.
小麦新品种中麦175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麦175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采用系谱法选育的高产、早熟、抗病小麦新品种(原代号:CA0175),其系谱号为CA95W92-1-2-0-5。2007年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2007001。  相似文献   
9.
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是我国小麦产区的主要病害,而白粉病的发生及危害日趋严重,推广抗病新品种是防治小麦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因此,育种工作者必须经常搜集、鉴定和极早利用农艺性状优良、抗病性强的亲本材料,以利加快抗病育种工作的进展。1材料与方法试验利用本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我院 40岁以上职工的血脂水平和做好相关疾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方法 :对我院 40岁以上的 63 9名职工进行了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检测 ,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女性血脂水平有逐年升高趋势 ,其中TC以 60岁年龄组 ,TG以 70岁年龄组升高明显 (P <0 .0 5 ) ;男性 40岁年龄组TG水平及异常率均较同龄女性升高 (P <0 .0 1) ,男性 60岁年龄组TC水平比同龄女性降低 (P <0 .0 1) ,但随着年龄增长 ,男性TG水平有下降趋势 ;而不同职业人员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我院 40岁以上女性职工血脂水平有逐年升高趋势 ,应重视高脂血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