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昆明翠湖湿地在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翠湖生物资源调查的基础上,介绍了翠湖的历史背景,探讨了翠湖湿地在昆明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结合现状研究了翠湖湿地的生态功能及社会服务功能,分析了翠湖湿地在滞留沉积物和营养物、降解有毒物质、净化环境空气、调节小气候、吸附粉尘、净化污水、改善城市环境、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针对现状提出了翠湖湿地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运用HPLC测定四川境内乌头中3种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 实验以C8色谱柱为固定相, 为乙腈-甲醇-缓冲液(8∶39∶53), 缓冲液为0.2%冰醋酸, 用二乙胺调pH值至5.41; 流速为1.0 mL/min; 紫外检测波长为231 nm. 所得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的标准曲线范围分别是11.968~299.2 μg/mL、 5.552~138.8 μg/mL和 7.168~179.2 μg/mL(r=0.999 52, 0.999 57, 0.999 56, n=7); 检测限分别是0.4787 μg/mL、 0.2776 μg/mL和0.7168 μg/mL; 加样回收率为 95.36%~101.77%, RSD均小于5%. 结论表明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 便于乌头类药材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三种川产石斛有效成分的测定及其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以四川境内3种石斛属植物为材料,测定其总生物碱、石斛多糖的含量并研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各个部位有效成分的分布与种质、采摘时间、干燥方法、生长年限有直接关系:其中金钗石斛总生物碱含量最高,细茎石斛多糖含量最高;石斛也可春季采收;石斛干燥加工以高温杀青后60 ℃烘干为宜;细茎石斛采收以3~4年为宜.以此为依据可探索石斛野生种质资源筛选,为石斛药材人工规模化种植作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根据河南省泌阳县古梨树群的生存现状,分析古梨树群的保护价值与开发利用价值,以期为泌阳县古梨树群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比较赤霉菌粗毒素液或外源SA预处理抗病和感病小麦幼苗不同时间,叶片活性氧代谢变化。结果表明:赤霉菌粗毒素液处理小麦幼苗根部2—48h后.O2^-产率先增加后降低,感病品种(川麦28)H2O2含量逐渐增加;用外源SA预处理小麦幼苗叶片2h后再用赤霉菌粗毒素液处理小麦幼苗根部2—48h,抗、感病品种的O2^-产率和H2O2含量均明显提高,且抗病品种(89107)先于感病品种达到其峰值,粗毒素液处理24h后抗性品种保护酶(SOD,CAT和POD)活性比感病品种的高。抗病品种PAL活性变化对SA预处理响应强烈。SA可能作为信号分子之一,诱发小麦幼苗对赤霉菌粗毒素液产生一定的系统抗性。  相似文献   
6.
比较赤霉菌粗毒素液或外源SA预处理抗病和感病小麦幼苗不同时间,叶片活性氧代谢变化.结果表明:赤霉菌粗毒素液处理小麦幼苗根部2~48 h后,O2-产率先增加后降低,感病品种(川麦28)H2O2含量逐渐增加;用外源SA预处理小麦幼苗叶片2 h后再用赤霉菌粗毒素液处理小麦幼苗根部2~48 h,抗、感病品种的O2-产率和H2O2含量均明显提高,且抗病品种(89107)先于感病品种达到其峰值,粗毒素液处理24 h后抗性品种保护酶(SOD,CAT和POD)活性比感病品种的高.抗病品种PAL活性变化对SA预处理响应强烈.SA可能作为信号分子之一,诱发小麦幼苗对赤霉菌粗毒素液产生一定的系统抗性.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科技开发中心,经过五年多刻苦攻关,终于发明研制出我国最先进的5HSH—10型水稻烘干机,并通过了部级鉴定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公开号GN96104409.8)。作为农业部“八五”重点攻关课题的这项水稻烘干  相似文献   
8.
 比较不同浓度百草枯(即甲基紫精,MV)、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以及SNP和MV交互处理条件下玉米胚根活性氧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分别用50,100,150μmol/L的MV溶液处理萌发玉米,MV浓度50μmol/L是诱导玉米胚根活性氧“迸发”的适宜浓度,选择 50μmol/L MV与SNP进行交互处理。不同浓度SNP处理玉米胚根时,其CAT,SOD,POD活性呈现“降升降”的变化趋势。低浓度SNP处理使H2O2含量减少、O2-生速率降低,高浓度SNP则促进其累积,表明低浓度SNP处理有缓减活性氧形成的作用。50μmol/L MV与不同浓度SNP交互处理萌发玉米,其CAT,POD,SOD活性增强,H2O2,MDA含量和O2-生速率降低,且O2-产生速率与SOD活性变化、CAT活性变化与H2O2含量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表明一定浓度的SNP具有抵御MV氧化胁迫的作用。证实了NO对百草枯胁迫下玉米胚根的氧化胁迫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川产乌头中有效成分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HPLC测定四川境内乌头中3种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鸟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实验以C8色谱柱为固定相,为乙腈-甲醇-缓冲液(8:39:53),缓冲液为0.2%冰醋酸,用二乙胺调pH值至5.41;流速为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31nm.所得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的标准曲线范围分别是11.968-299.2μg/mL、5.552-138.8μg/mL和7.168~179.2μg/mL(r=0.999 52,0.999 57,0.999 56,n=7;检测限分别是0.4787μg/mL、0.2776μg/mL和0.7168μg/mL加样回收率为95.36%~101.77%,RSD均小于5%.结论表明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便于乌头类药材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